">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黃盈)社區(村)是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防災減災救災的前沿陣地。近年來,武漢經開區軍山街道小軍山社區依托社區樓棟安全科普館為載體,通過創新形式、多元聯動、專業賦能,將安全知識轉化為居民的行動力,共同筑牢社區防災減災的堅實壁壘。
科技賦能:從“紙上談兵”到“身臨其境”
據悉,這個安全科普館位于小軍山社區20棟居民樓下,整個面積達130平方米,居民們能夠現場參與交通安全、用火安全等7項體驗活動。“以往向樓棟居民講解安全知識,全靠口頭講述,大家往往不夠重視。如今借助現場模擬,大家能直觀感受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社區負責人道。

小軍山社區內的安全科普館。通訊員供圖
同時,科普館引入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智能模擬設備等前沿技術,打造“可聽、可看、可操作”的互動場景,居民戴上VR設備即可“身臨其境”體驗火災逃生、地震避險等突發場景;通過智能心肺復蘇模擬人體模型,實時反饋按壓深度和頻率;借助AR技術還原交通事故現場,直觀學習應急處置要點。科技手段的深度應用,讓抽象的安全知識化為可感知、可操作的生動實踐,讓安全知識“活”起來。
多元共治:從“單向宣傳”到“全民行動”
為了讓科普館真正用起來、活起來,社區居民以科普館為平臺搭建共享共管的平臺。在這個過程中,科普館著力打造 “社企校” 聯動機制。一方面,社區面向周邊的76家商鋪,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模擬演練,幫助商家提升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另一方面,積極組織小軍山幼兒園、海倫堡學校等周邊學校的師生參與“安全小衛士”研學活動,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同時,社區還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急救技能培訓,為居民們傳授實用的急救知識。

安全科普館正在進行安全科普活動。通訊員供圖
在寒暑假期間,科普館又變身成為“安全教育第二課堂”。通過開展“小小安全員”職業體驗、應急情景劇排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青少年在充滿趣味的實踐過程中,輕松掌握實用的安全技能。針對老年群體,社區則定期舉辦“廚房安全日” 活動,結合模擬燃氣泄漏處置等實際操作教學,幫助老年人排查和降低居家安全隱患。
此外,從科普館走出的 “小軍山螢火蟲” 志愿服務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主動將安全教育的范圍拓展到社區廣場,設立 “應急微課堂”,利用模擬人體教學道具,為居民們 “手把手” 地開展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的教學,累計培訓居民達到500余人次。
長效深耕:從“活動式宣傳”到“常態化機制”
傳統的安全宣傳往往存在“一陣風”的問題,難以形成長效機制。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社區以科普館為依托,努力推動安全知識普及工作常態化、日常化。社區精心建立了“1+N”培訓體系,以科普館為核心,在社區網格驛站、紅石榴驛站、兒童樂園等多個公共空間設立流動教學點,每月定期開展“安全技能輪訓”。每年,社區都會舉辦超過20場次的安全知識科普活動,讓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參與學習。
同時,社區打造“線上+線下”雙陣地,將科普館內的安全知識視頻、應急微課通過微信公眾號、網格微信群等線上平臺實時推送給“上班族”等年輕群體,滿足他們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

居民們在安全科普館內體驗。通訊員供圖
為推動安全知識科普的專業化水平,社區還與轄區消防救援大隊、武漢經開區紅十字會、旭日藍天等4家專業機構建立合作聯盟,引入專業救援團隊駐點指導,確保科普館內傳播的安全知識始終保持最新、最準確。
這座位于樓棟里的安全科普館,憑借每年超過 30 場次的豐富活動,吸引了 3000 人次以上的居民參與,已經成為守護社區安全的 “平安堡壘”,也成為轄區內安全教育的全新標志性場所。
社區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持續深化‘體驗式教育 + 長效化治理’的創新模式,讓安全知識以更加生動、更易接受的方式深入到每一位居民的心中,讓平安成為我們社區最溫暖、最亮麗的底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