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賴世澤 羅海林)4月7日,春風輕撫,鳥語花香。在牌樓西河邊的牌樓村四組村民李治家、李克虎家“共享菜園”里,鎮經發辦工作人員正耐心地向前來參觀認領的市民講解著“共享菜園”的服務項目。
牌樓西河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作為省級小流域治理示范項目,成功解決了長期困擾牌樓村的水土流失、用水困難等問題。隨著生態系統的逐步恢復,牌樓村開始思考如何將治理成果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動能。

村民代管“共享菜園”現場。通訊員 供圖
“我們不僅要讓牌樓村的環境變美,更要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村民的金山銀山。”通過盤活治理后的土地,實施“共享菜園”項目,既解決了土地閑置撂荒問題,還能為市民提供一個親近自然、體驗農耕文化的空間。每塊菜地均配備灌溉系統,后期項目還將配備監測攝像頭及安全圍欄等基礎設施。通過自食其力(基礎款)、隔三差五(半托款)、甩手掌柜(全托款)三種模式選擇,認領者既可以親自耕作,也可以選擇讓耕種經驗豐富的村民代管。據了解,項目首批推出的種植單元三天便被搶訂80%。
“周末帶孩子來翻土播種,既讓孩子放下手機等電子產品,又能培養勞動意識,還能吃到放心蔬菜。”家住市區的周斌女士憧憬自己的田園夢,已經迫不及待的拿著菜園配備的鐵鍬,在自己定租的菜園開啟了春播。
“共享菜園”項目不僅激活了撂荒土地的價值,更帶動了牌樓村的產業延伸。村民通過培訓轉型為菜園管家,提供種植指導、托管服務。菜園周邊還配備5個農創集市點位、支持傳統手作的共享廚房等,為村民開辟了糧油、禽蛋類、臘味食品等農產品的銷售增收渠道。牌樓村黨支部書記曾山英表示:“如今牌樓村綠水青山、田壟規整,‘ 共享菜園’是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現以 共享菜園’為綠色動能啟動牌樓村發展的經濟快車,將經濟收入的部分再反哺環境維護,形成可持續、綠色發展循環。”
從環境治理到產業發展探索、從生態修復到價值共享,牌樓村為城鄉居民架起了聯動橋梁,城市居民在菜園中播撒情懷和希望,村民在綠色發展中收獲富足和美滿,一副城鄉共融、生態共生的和美畫卷正在青山綠水間緩緩展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