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陳泉 通訊員黃宣)近日,“黃陂文旅”發布視頻,以獨特視角講述,在這片土地上,漢字仿佛掙脫了書本的束縛,以一種“野生”的姿態,與生活中的萬物緊密相連,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契合度,讓人們對漢字的起源與文化內涵有了全新的認識。

圖為:視頻截圖。
視頻中,當風車在黃陂的山間悠悠轉動,那旋轉的葉片好似賦予了“風”以具體的形狀。微風拂過,風車吱呀作響,這簡單的生活場景,讓人們對抽象的“風”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在黃陂的鄉野,風不再僅僅是一個概念,而是化作了眼前轉動的風車,成為了可觸摸、可感知的存在。
春天,黃陂的山間清溪潺潺流淌。清澈的溪水順著山勢蜿蜒而下,一路歡歌。那清脆的水流聲,宛如奏響的春日樂章,而“流”字恰如其分地描繪了這一靈動的場景。看著溪水奔騰,聽著水流聲響,人們對“流”字所蘊含的動態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只是書本上的一個文字,而是眼前生機勃勃的自然畫面。

圖為:視頻截圖。
夜幕降臨,黃陂的民俗活動中,鐵花飛濺。滾燙的鐵水在藝人的揮灑下,瞬間綻放成絢爛的火花,照亮夜空。這璀璨的場景讓“光”變得具象可感。原本無形的光,在鐵花的映襯下,有了耀眼的色彩和形狀。人們驚嘆于鐵花的美麗時,也更深刻地體會到“光”字所代表的光明與希望。

圖為:視頻截圖。
除了這些,在黃陂,“雨”水滴落屋檐,滴答滴答的聲音,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獨特音符,訴說著“雨”帶來的寧靜與清新;流“云”在天空翻涌成海,變幻無窮的云朵形態,讓人們對“云”的飄逸與自由有了生動的認知;“田”野里,農民們辛勤播種希望的種子,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豐收的期待,“田”字在這里成為了生命與希望的象征。在黃陂的日常生活中,漢字與萬物的契合隨處可見。

圖為:視頻截圖。
古人造字,源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刻理解。在黃陂,這些“野生”的漢字與生活萬物的契合,讓人們看到了古人智慧的延續。這種獨特的文化視角,不僅為黃陂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也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文化體驗視角。
相信隨著越來越多人發現黃陂的這一獨特魅力,會有更多游客來到這里,感受漢字與生活萬物相互交融的獨特魅力,共同領略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