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娜)4月18日,江岸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內,2025年江岸區知識產權宣傳周暨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拉開帷幕。本次活動通過成果簽約、政策解讀、產業報告發布等多元形式,搭建產學研金深度融合平臺,為區域科技創新注入新動能。

簽約儀式。 通訊員供圖
活動現場,武漢理工大學與3家科技型企業的專利許可合作簽約儀式備受關注。在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的牽線搭橋下,該校9項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領域的發明專利正式 “走出實驗室”,授權給本地中小企業使用。近年來岱家山科創小鎮通過打造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已形成的全鏈條服務模式,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

現場發布《岱家山知識產權小鎮金融賦能民營企業10項行動方案》。 通訊員供圖
針對科技型企業“輕資產、融資難”的普遍困境,活動現場發布《岱家山知識產權小鎮金融賦能民營企業10項行動方案》,推出“科技金融聯絡員+服務專員+業務員+創業導師”四位一體服務模式。為園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賦能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活動發布的《雷達傳感器產業專利導航報告》。 通訊員供圖
活動正式發布的《雷達傳感器產業專利導航報告》,成為園區企業關注的焦點。報告立足科技創新前沿,系統分析全球雷達傳感器技術專利布局、競爭格局和未來趨勢,為園區雷達傳感器企業技術研發、專利布局和產業升級提供科學指引。這不僅有助于岱家山數智傳感產業園形成“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還能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加速培育特色鮮明、創新驅動的傳感器產業生態。

華中科技大學李欽賓教授剖析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管理要點。 通訊員供圖
在人工智能與知識產權融合專場,華中科技大學李欽賓教授以國產大模型DeepSeek為例,剖析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管理要點:“從模型訓練數據的合規性到算法架構的專利挖掘,每個環節都需要建立全流程保護機制。”他建議企業在研發初期引入知識產權專員,將專利布局嵌入技術路線圖,避免“重研發輕保護”的傳統誤區。
作為全省首個知識產權科創小鎮,岱家山已集聚科技企業260余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5家,形成傳感器、智能制造產業集群。此次活動標志著其從載體建設向生態構建升級——通過整合高校、金融、園區資源,正打造“技術研發有源頭、成果轉化有通道、企業成長有支撐”的創新生態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