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光軍 梁凱銘)春滿仙居花為媒,產融并舉繪新篇。東寶區仙居鄉黑峪村千畝芍藥競相綻放,粉霞漫卷的花海與黛色遠山相映成趣,勾勒出農文旅深度融合的振興畫卷。4月19日上午,“2025年東寶區芍藥花旅游季暨仙居鄉‘農田野趣·親子漁樂’活動啟動儀式”在黑峪村文化廣場舉行。這場以花興業、以游促產的盛會,展現了仙居鄉黑峪村從“一朵花”到“一條鏈”的跨越式發展之路。
文旅融合催生“美麗經濟”
主會場文化廣場上,激昂的《金蛇狂舞》拉開序幕,隨后戲舞《站花墻》、舞蹈《太陽出來喜洋洋》、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等節目輪番登場,贏得陣陣喝彩。穿插其中的有獎問答環節,更將氣氛推向高潮。分會場“親子漁樂”活動中,孩子們在田間學習生態知識,體驗“寓教于農”的別樣課堂。走進黑峪村芍藥花海種植基地,層疊的山坡早已被鮮艷欲滴的紅色所浸染,芍藥花海隨風蕩起層層波浪,交織著游人的裙擺,映襯著遠山的輪廓,勾畫出一副絢麗多彩的春日山野圖。花海兩側,“共富市集”熱鬧非凡,仙居麥醬、窖酒、土蜂蜜、瓜蔞子等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吸引游客駐足選購。據統計,2024年花季帶動農家樂、民宿等增收超200萬元,戶均旅游收益達5000元,真正實現“花田變景區”。
“黨支部+產業鏈”激活共富密碼
黑峪村的蛻變始于2017年。在區鄉兩級政府以及包聯單位東寶區商務局的推動下,湖北道地藥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建起了芍藥基地,通過“黨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將零散土地整合為連片藥田,從最初420畝試種到如今超2000畝規模化種植,帶動40余戶村民在藥材基地務工,年均增加收入35萬余元、流轉資金50萬余元。“通過前期試種,第一批產品成熟后,我們把樣品拿到相關機構進行了檢測,相關藥用指標處于優勢地位,更加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和底氣。”黑峪村黨支部書記李明寶欣慰地說到。基地建成后,常年帶動本村50余名村民就近打工,每天收入80-100元,讓60-70歲的健康老人有了打工機會。“以前種玉米年收入微薄,現在流轉土地有租金,基地務工有薪金!”村民劉大姐笑著算起了經濟賬。
產業升級延伸“芍藥芳香”
站在觀景臺俯瞰,一朵朵芍藥競相綻放,等待著由“一朵花”變為“多種品”的奇幻之旅。黑峪村黨支部書記李明寶介紹:“我們正在構建種植、粗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條,2025年將投入200余萬元建設中藥材加工中心,新上冷藏、烘干、洗凈、切片等設備,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價格波動應對能力。”通過與亳州、寧波等藥企建立多方供需合作關系,打通中藥材銷售渠道,穩定產業收益。更令人矚目的是“多村聯建”模式——以黑峪村成立的湖北仙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主體,銀井、七井、柴黃、付廟4個村參與聯合建設,7年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建成2000余畝中藥材產業示范園,實行集中購種、統一種植和銷售,讓“單打獨斗”變成“組團致富”。同時,2024年以來,黑峪村還帶領周邊劉猴鎮新垱村、楊李村、三里村種植藥材400余畝,在“自富”帶“共富”的路上穩步前行。
從“賞花熱”到“產業火”,黑峪村的實踐詮釋著農文旅融合的深層邏輯:芍藥花旅游季累計吸引50萬游客,催生20余處觀賞園、農家樂;中藥材加工中心建設推動三產融合,藥材種植面積已達2000畝;“農田野趣”等特色IP讓傳統農耕煥發新生機......以生態為底色、產業為引擎、文化為紐帶,仙居鄉正書寫著“花開共富”的時代答卷。
夕陽西下,游客仍流連于芍藥叢中。花影搖曳間,當“賞花經濟”聯結更多消費鏈條,季節更替便不再是花朵的困擾,芍藥花香定能馥郁整個四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