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李燕 通訊員 李澤希)為深化青年干部對“雙碳”戰略及綠色發展理念的實踐認知,4月24日,武昌區紫陽街道“紫Young強基訓練營”學員前往蔡甸區千子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開展實地研學活動。40余名青年干部通過“沉浸式”參觀、“零距離”交流,探尋循環經濟發展前沿模式,感悟生態治理的“武漢實踐”。

現場參觀。 通訊員供圖
探秘“城市靜脈”:解碼資源循環奧秘
作為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千子山園區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建筑垃圾處理、有機質固廢處置等功能于一體,是武漢市實現“無廢城市”目標的核心引擎。在園區講解員的帶領下,學員們依次走進環保科普展廳、中央控制室和垃圾吊控車間,透過實時監控大屏觀察垃圾焚燒發電的全流程,見證“變廢為寶”的科技魔力。當了解到單日處理垃圾量超3000噸、年發電量可滿足20萬戶家庭需求時,青年干部紛紛感嘆,“循環經濟不僅是理念,更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現場講解。 通訊員供圖
對話“一線先鋒”:共話綠色治理新路徑
在建筑垃圾資源化廠,破碎生產線正將混凝土塊轉化為再生骨料,園區技術負責人以“1噸建筑垃圾=0.9噸再生建材”的硬核數據,闡釋循環經濟的經濟生態雙效益。活動中,學員們與園區技術骨干圍繞“垃圾分類精細化”“社區環保宣教”等議題展開交流。青年干部就“如何將再生建材應用于老舊社區改造”“VR技術賦能環保宣教”等議題與園區專家深度交流。“從‘垃圾圍城’到‘點廢成金’,這里真正實現了‘吃干榨盡’的循環閉環。”
凝聚“青智青力”:擦亮紫陽生態底色
參觀結束后,訓練營學員紛紛表示,要以此次研學為起點,當好“雙碳”目標的踐行者與傳播者,在社區推動垃圾分類“關鍵小事”、踐行綠色生活方式,讓生態文明的“種子”在紫陽落地生根,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老舊社區改造、低碳街區創建等工作中,探索“綠色+”的基層服務新模式。
下一步,“紫Young強基訓練營”將持續鏈接區域資源,以“研學+實踐”助力青年干部拓寬視野、錘煉本領,為基層治理注入更多青春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