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郭雅婷 王杰)在武漢經開區湘口街道的街巷阡陌間,一群身著“藍馬甲”的網格員穿梭不息,他們用腳步丈量著社區的溫度,用真情化解著群眾的難題,將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延伸至群眾家門口,繪就了一幅“小事不出格、難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的和諧新圖景。

街道的社區(村)組織多方力量織密基層治理服務網。通訊員供圖
今年2月,漢江村村民郝師傅到鄰村搭建蔬菜大棚時意外受傷,與雇主因賠償問題爭執不下。網格員劉超聞訊后,主動化身“調解員”,一邊查閱《工傷保險條例》等法規,咨詢專業律師明確賠償標準;一邊往返于雙方家中耐心溝通。從法律條款到人情冷暖,從責任劃分到賠償細節,劉超用專業與溫情架起信任橋梁。歷時半個月的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一場可能升級的糾紛在漢江村網格內悄然化解。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鄰里和諧關乎萬家燈火。今年3月,康泰路社區兩戶居民因房屋漏水問題劍拔弩張。網格員龍博謙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既當“滅火員”又做“貼心人”,他請來專業師傅鑒定漏水原因,組織三方會談協商維修方案。“遠親不如近鄰,咱們各讓一步,日后還能互相照應。”經過三次調解,住戶主動降低賠償預期,握手言和。

湘口街道為14名“藍馬甲”更換電動車電瓶有效提升他們的巡查效率。通訊員供圖
同樣,在今年4月初,雙塔社區網格員官娉用“破冰術”化解了一場菜園歸屬糾紛問題,在調解過程中,通過拉家常方式,引導雙方回憶往日互助點滴。“菜園雖小,情分更大?!苯涍^多次促膝長談,兩家人各退一步,在菜園里共同種下象征和睦的綠植,曾經的“糾紛地”變成了“連心田”。
湘口街道的治理實踐,既有暖心故事的“面子”,更有制度創新的“里子”。據了解,街道已為14名“藍馬甲”更換電動車電瓶、配備多功能網格服,有效提升了他們的巡查效率。
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湘口街道構建起了全鏈條治理體系。建立網格事項清單,明確10類24項服務內容;開展矛盾調解實訓5余場;推動執法力量下沉,派出所、司法等部門與網格員聯動處置復雜問題。截至目前,已通過網格巡查主動發現問題9件,矛盾糾紛化解率100%,真正實現了“民情速遞,矛盾速解”。
“街道正用精細化治理的‘繡花針’,穿起基層服務的‘千條線’?!毕婵诮值镭撠熑吮硎?,將繼續深耕網格“責任田”,推動智能平臺與人工巡查深度融合,培育更多“法律明白人”“調解能手”,讓每個網格都能成為感知風險、化解矛盾、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