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遠博)“損害賠償不能超過實際損失,更不能借維權牟利,這是‘填平原則’的核心要義。”近日,武昌區紫陽街道辦事處聯合武昌區紫陽司法所以“1+3”結對模式,將專業法律顧問與基層調解力量有機融合開展工作培訓,為社區治理注入法治動能。

律師分享調解經驗。 通訊員供圖
深耕社區十二載的法律顧問劉律師以步梯房里的調解故事開篇,將法律條文轉化為鮮活案例。“日均三萬步是我的工作標配”,這位常年穿梭在老舊小區的律師坦言,調解的秘訣在于“四步法”——耐心傾聽讓訴求浮出水面、實地走訪使癥結無所遁形、換位思考促立場相互靠近、成本核算助矛盾理性化解。他手機里的運動軌跡見證著無數糾紛從模糊到清晰,最終在法理情交融中達成和解的過程。

結對儀式活動現場。 通訊員供圖
活動現場,志愿調解員鄭重簽署結對協議。水陸社區的姚大姐正是這支隊伍中的佼佼者,從國企退休后,這位熱心腸的“法律明白人”在調解工作中重拾人生價值。一句“姚姐你來評評理”的堅持,讓她成為街坊鄰里的“定心丸”。在她的調解日志里,既有空調滴水引發的鄰里嫌隙,也有寵物擾民導致的劍拔弩張,但這些碎片的走向更多的是握手言后的笑容。
據紫陽司法所負責人介紹,今年將重點推進“三線融合”工程,即以民調主任為軸心、網格員為脈絡、志愿者為延伸,打造立體化基層法治隊伍,并通過專業培訓、案例研討、跟班實訓等方式,持續提升“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素養和調解技能,讓這支隊伍不僅能在糾紛調解一線沖鋒,更能在普法宣傳、民意收集等多方發揮作用。
培訓當天,二十余位新晉“法律明白人”獲頒工作手冊和調解日志,這些穿梭在樓道巷陌的法治使者,正用腳步丈量社區的法治溫度,用真情搭建溝通的橋梁,讓“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理念在基層生根發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