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胡玲)4月28日,陽新縣十九屆人大五次會議透露,2025年陽新將“打造20個零工驛站社區服務點、新增10000人城鎮就業”,并列為今年十件民生實事之首。
在陽新縣老城區城南片區,密集的社區與流動人口催生了龐大的零工就業需求。城南零工驛站,通過數字化升級與精準化服務,聯合社區、企業構建起“15分鐘就業服務圈”,為靈活就業注入新動能。
妙解3萬零工群體“求職之困”
據統計,陽新城南片區零工從業者規模突破3萬人,但此前服務網絡覆蓋不足,最遠服務半徑達7公里。
五一社區書記胡元文說:"過去零工只能在馬路市場'趴活',不僅要忍受戶外勞作的艱辛,還經常陷入欠薪糾紛的困境。"
陽新城南零工驛站負責人胡女士表示,約45%的零工因缺乏技能培訓,集中在搬運、保潔等基礎崗位,而企業對電商運營、設備維修等技術型零工的需求缺口卻高達30%以上,結構性矛盾突出。
據悉,自2024年以來,這家驛站加大投入,建設數字化調度,搭建"零工云"智能匹配系統,實時整合建筑、家政、電商等12個領域超3000個崗位信息。

陽新城南零工驛站運行以來,為大量賦閑在家的人群解決了就業問題。 通訊員 供圖
還創新推出的"直播帶崗"模式,讓求職者可通過線上實景查看車間環境、食宿條件,企業也能同步開展技能考核。在機械加工專場直播中,10余名焊工憑借線上技能展示當場簽約,薪資較市場價提升15%。
針對零工群體普遍缺失工傷保險的痛點,這家驛站聯合陽新縣人社局推出“日結保險”服務。
建筑零工陳強展示手機電子保單時說,“現在掃碼接單自動參保,每天2元保費就能獲得最高20萬元的保障,工作起來安心多了。”
目前該服務已覆蓋快遞、裝修等6大高風險行業,為零工群體筑牢安全屏障。
為社區賦閑群體提供就業機遇
在五一社區活動中心,20余名“寶媽”正在學習國家級非遺技藝“陽新布貼”。
城南零工驛站將手工訂單引入社區,打造“媽媽工坊”,讓居民在兼顧家庭的同時實現靈活增收。
針對殘障人士設立的幫扶專區,提供數據標注、工藝品組裝等適配崗位,并配備手語翻譯,確保就業服務無障礙。
驛站建立的“技能銀行”制度,讓勞動者通過培訓積累積分,可兌換體檢、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服務。
45歲的家政員王紅通過育嬰師培訓后,時薪從25元提升至45元:“在訂單不斷,收入直接翻倍,生活更有奔頭了。”
湖北優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燕飛深有感觸,“去年年底通過驛站的'共享用工'平臺,3天內就調配了50名臨時工,用工成本比往年降低了25%。”
該驛站創新打造的“人才蓄水池”機制,已為10余家企業儲備300余名技術零工,有效滿足企業訂單波動期的用工需求。
定期舉辦的“零工技能比武”更成為企業發掘人才的重要平臺。
在近期電工競賽中,退役軍人柯英設計的電路優化方案,幫助企業降低10%的生產能耗,本人也因此被破格聘為技術顧問,實現人才價值與企業效益的雙贏。
服務半徑向“最后100米”延伸
據了解,自運營以來,該驛站半年內累計服務近1萬人次,成功促成1200余人就業,帶動靈活就業群體月均增收3000元。
據透露,這家驛站將在6個社區設立“零工微站”,配備自助求職機、共享工具柜等設施,并試點“零工早餐工程”,將暖心服務延伸到勞動者的每個清晨。
“零工經濟是城市發展的毛細血管。”五一社區書記胡元文指著社區規劃圖說,“我們正將驛站服務嵌入15分鐘生活圈,讓就業服務與便民超市、社區醫療形成民生服務矩陣。”隨著更多創新舉措落地,零工市場正煥發全新活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