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孫典可、黃童)“課堂提質不能靠‘滿堂灌’,而是要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探索者。”5月9日,在大冶市實驗中學,來自黃石13所學校的骨干教師、名師、學科帶頭人齊聚一堂,為課內提質增效總結規律、提煉方法、貢獻智慧。
圍繞《“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有效課堂教學方式變革研究》省級立項課題與《“三新”背景下中小學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策略研究》黃石市課題,課題組成員展開頭腦風暴,在研討中盡情發揮才干、展現水平。
面對“雙減”后課時壓縮、質量要求提升的雙重壓力,大冶市實驗中學教師柯純帶領團隊將教學的知識、能力、素養目標具體化,確保每堂課都高效實用。
“‘雙減’不是簡單做減法,而是要用結構化設計實現素養培育的‘乘法效應’。”黃石七中教師余璐認為,暑期應組織教師培訓和學生實踐,結合“雙減”政策,設計趣味性強、知識性豐富的活動。
這種變革正在形成連鎖反應。當新課程、新教材、新技術同時襲來時,大冶市濱湖學校教師彭潔曾一度焦慮:“信息技術賦能教學,到底是錦上添花還是喧賓奪主?”

黃石十七中教師傅巧玲展示的“項目驅動教學法”讓她豁然開朗:借助信息技術,以實際問題為驅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
柯純認為,教師應深入研讀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核心素養要求,將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學。
單打獨斗難以應對系統性變革,凝聚集體智慧往往更具生命力。經過數小時的研討,與會人員就技術賦能教學、核心素養培育等議題達成共識,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當課堂成為激發思考的‘磁場’,教育就能超越知識的傳遞,點燃學生探索世界的火種。”大冶市實驗中學校長鄒波介紹,將進一步梳理研討成果,形成系統性的教學策略,促進中小學課堂教學更加多元、高效,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需求,讓每堂課都成為師生共赴的思維探險。
據悉,大冶一中、大冶二中、大冶三中、黃石一中、黃石七中、黃石九中、黃石十七中、大冶市實驗中學、大冶市濱湖學校、大冶市金山店中學、大冶市茗山中學、黃石市龔家巷小學、黃石市湖濱路小學等教師代表參加此次研討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