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余錦杰)“那時候,黨群服務中心經常是緊閉大門,我們對于當時的村委完全不信任。” 近日,在大冶市金牛鎮鄂王城村,村民回憶起往昔,直搖頭。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復雜,村里累計欠下大量債務,村民對村委的信任降至冰點,“有事不愿找干部,有話不敢跟干部說”成為常態。
2021年,一場基層黨組織換屆選舉成為鄂王城村的命運轉折點。在村民的期盼中,胡群鋼當選村黨支部書記。這位土生土長的 “當家人” 上任伊始便立下 “軍令狀”:“先清人心債,再補發展課!”
面對錯綜復雜的債務問題,胡群鋼帶領新班子通過司法程序對歷年債務進行全面核查,逐筆厘清借貸關系、資金流向。隨著最后一筆欠款到賬,困擾村莊多年的債務問題終于清零。
更關鍵的是,村 “兩委” 同步追回了某企業拖欠村民的土地租賃款 20 余萬元,當這筆 “沉睡” 多年的資金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時,村民們紛紛表示:“我們沒有看錯人。”

債務清零后,胡群鋼將目光投向基礎設施建設。“當時我們心里也沒底,畢竟過去村里辦事總讓群眾失望。” 胡群鋼沒想到的是,村民們不僅主動配合丈量土地,還主動前來義務幫忙。
這份信任的背后,是新班子上任以來雷厲風行的實干:修繕居民房屋、新建休閑小廣場、建設小三園、修繕門口塘、拓寬道路、增設路燈……
“鄂王城城址是國家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年來,村民為了配合文物保護工作,導致村子的發展幾乎停滯,村民的生活受到諸多影響……”這是作為大冶市第七屆人大代表的胡群鋼提交的一份代表議案。
而在議案之外,胡群鋼努力與文旅、農業農村、金牛鎮黨委政府等部門單位密切溝通,爭政策、拉項目……

在不深耕、不大動的原則下,鄂王城村1500畝山地、旱田實現流轉,并種上了高粱,而在相鄰的山頭,200余畝的藥材基地里,酸棗仁、黃蜀葵、艾草、菊花等品種依次栽種。不遠處20余畝茶園里,滿眼青翠。
一條不踩保護區紅線的產業發展之路初見雛形。更重要的是,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就地務工,人均每年增加3000元的收入。
文物保護沒有商量的余地,但群眾致富、鄉村振興更是勢在必行。如今,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作為人大代表的胡群鋼正在為保護區內村民建房問題而奔走,“辦的了的用心辦,辦不了的用心解釋。”
如今,凝聚起鄂王城村民心的胡群鋼和村“兩委”,正在帶領這座“蝶變”后的村子向著更加振興的新模樣出發。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