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光軍 梁凱銘)夏播時節,行走在農村的田間地頭,收割機、旋耕機、插秧機在田間機械轟鳴、來回穿梭……一幅以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為底色的圖景正徐徐展開。近年以來,荊門市東寶區仙居鄉通過構建“耕、種、防、收”全鏈條服務體系,探索解決農事“耗時耗力”“老年人種不了地”等農業問題。黃聶村農戶算了一筆賬:“從育秧到收割全程托管,每畝綜合成本下降100余元,產量反而增加15%,年輕人放心外出務工,老年人在家輕松種地。”當科技裝備成為“新農具”,數據信息變成“新農資”,傳統農業在這場生產力變革中,正孕育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希望。
育苗工廠破解育秧難題
“以往自家育秧、擺秧盤、扣薄膜,遇上天干整棚秧苗都遭殃。現在交給農機合作社,全程實現機械化、標準化,比傳統育秧省工又省時。”新坪村農戶李大爺站在育秧基地前感慨。這樣的變化源于農機合作社建設的育秧工廠,工廠通過自動噴灌、集中管理等措施,為新坪、黃聶、白洋等5個村集中培育優質秧苗2000余畝。相比傳統育秧方式,出苗率提升25%,每畝節省人工成本50-80元,農戶只需“下單預訂”,就能獲得健壯整齊的標準化秧苗。

育苗工廠破解育秧難題。 通訊員 供圖
機械參與提升農事效率
隨著秧苗進入移栽期,數臺高速插秧機整裝待發?!皺C械化插秧不僅能搶農時,插種秧苗齊整,存活率明顯提升?!编l農技中心主任邵金泉介紹,通過“農戶點單—農機合作社接單”模式,可實現單臺機器插秧40-50畝/日,較人工效率提升25倍。同時,農機合作社利用北斗衛星大數據中心,可統一實時觀測機械數量、位置、作業進度,農機自帶的攝像裝置還可實時監測作業現場,便于統一協調,進行車輛合理化調度,做到“不輪空不多跑”,極大地提升了作業效率。

機械參與提升農事效率。 通訊員 供圖
科技護航助力田間管理
后期病蟲害防治,農業無人機也將大顯身手。配備自動避障系統的專業農業無人機,不僅能通過打點設置航線自動飛行,其全地形作業的優勢還可以將“觸手”伸向人工難以到達的復雜地形,相較于傳統方式提升效率50倍。“以前打藥要全家上陣,現在一架小小的無人機就能搞定,防效還更好?!比宕迕駨埓蟛畬磳㈤_展的飛防服務充滿期待。
在希望的田野上,農業社會化服務正悄然改變著千百年來的耕作方式。下一步,仙居鄉將持續延伸農業社會化服務鏈條,緊跟農業裝備發展方向,擴寬新裝備應用場景,大力培育更多本土無人機飛手、農機操作員,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解放農村勞動力參與二、三產業,讓社會化服務隊伍既“接天線”更“接地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