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郭典鵬)近期,走進荊門市東寶區子陵鋪鎮,金塚村、蔡沖村的藍莓園里,藍紫色的果實綴滿枝頭,宛如繁星墜入綠海。與別處不同,這里的藍莓產業,沒有依賴外來資本的大規模流轉,而是由村集體自主經營、村民共同參與,從翻土育苗到分揀銷售,全由村集體攥緊“方向盤”,一顆顆藍莓正串起鄉村振興的“紫色經濟鏈”。
在蔡沖村,45畝藍莓基地曾是雜草叢生的荒地。2023年,村“兩委”帶著黨員群眾實地考察、學技術,成立專業合作社,從土壤翻耕改良到品種選育再到果期疏果管護,每個環節都反復鉆研。如今的藍莓產業不僅讓村集體年均增收約10萬元,還帶動約20名村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村支書劉明興笑著說:“以前村里沒啥產業,現在藍莓成了我們的‘搖錢樹’。”
金塚村則另辟蹊徑,在種植60畝藍莓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村集體投資建起農家食堂,挖塘養魚,打造“采摘+休閑”的田園綜合體。2024年新種的60畝藍莓苗,在村集體的悉心照料下,如今已抽出嫩綠的新芽,這些去年栽下的“藍莓新兵”,經過一年的孕育,今年已迎來首茬豐收,紫瑩瑩的果實綴滿枝頭,吸引來了大批“嘗鮮客”爭相購買品嘗。村支書蔡新華指著規劃圖興奮地說:“今年是收獲的首年,產量和品質都超出預期!后續基地建設完善后,咱們這可就熱鬧了,游客們既能親手采摘新鮮藍莓,又能品嘗地道的農家土菜,還能釣生態魚、賞田園風光,村集體和村民的錢包還能再鼓一層!”
兩村的成功,離不開“自主經營+抱團發展”的模式。鎮里牽線搭橋,整合技術、資金,推動資源共享,從單打獨斗到片區聯動,從傳統種植到農旅融合,這些小小的漿果正串起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讓村民的腰包更鼓、村集體的底氣更足。站在藍莓樹旁,看著一筐筐剛采摘的藍莓被裝車運往市場,村民們知道,這些小小的藍莓不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更帶來了發展的希望——他們的新生活,正和這些藍莓一樣,越來越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