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賀彬、黃雙燕)2025年6月6日是第11個“全國放魚日”。當日,鐘祥市積極響應,以“從高山到大海,助力瀕危魚類回家科學放流”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意義深遠的生態保護活動。此次活動由鐘祥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大柴湖經濟開發區農村工作辦公室、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鐘祥市河湖保護志愿者協會攜手組織,在漢江文集段投放1500余尾(3000余公斤)四大家魚苗,為漢江水域生態注入了新的生機。

投放1500余尾四大家魚苗。通訊員供圖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漁政工作人員首先向參與活動的公眾詳細介紹了本次活動的目的與意義。隨著放魚活動正式啟動,執法人員、公眾代表、河湖保護志愿者代表紛紛行動起來,將一尾尾魚苗緩緩投入漢江之中。一尾尾魚苗躍入江水,激起陣陣漣漪,象征著生態保護的希望在漢江水域播撒。
放魚活動結束后,活動進入科普宣講環節。公益講師李改平充分運用PPT和照片,圍繞漢江鐘祥段瀕危魚類鯮、鳤、鳡魚等展開了系統而生動的科普。一張張精美的圖片,一段段詳實的講解,讓在場的學生和公眾仿佛置身于漢江水域,親眼目睹這些瀕危魚類的生存狀態。李改平深入淺出地剖析了這些魚類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以及它們如今面臨的瀕危困境,讓所有人深刻意識到瀕危魚類保護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投放1500余尾四大家魚苗。通訊員供圖
據悉,自“全國放魚日”設立以來,其已成為守護長江生態的標志性行動,每年通過增殖放流與科普活動,持續為長江生態保護發力。2021年,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聯合省慈善總會發起“長江有魚”項目,構建起科學放流公益網絡,在14座城市累計放流中華鱘等珍稀魚類近298萬尾,有力促進了魚類種群恢復。2025年,“全國放魚日”全新升級,“從高山到大海,助力瀕危魚類回家”全國同步科學放流活動聯動24個市、縣、區,覆蓋長江干支流及重要湖泊,鐘祥市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為長江生態保護貢獻力量。
鐘祥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放魚實踐+科普宣講”活動,不僅讓公眾對瀕危魚類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更希望通過以孩子帶動家庭,進而提高全社會參與瀕危魚類保護的積極性,形成“人人愛漁、人人護漁”的良好社會氛圍。未來,鐘祥市將繼續開展各類漁業生態保護活動,不斷加大對瀕危魚類的保護力度,為改善漢江水域生態環境而持續奮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