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 喻昭陽 張玖杰 吳祺蕓 通訊員 彭娟
在荊州市中醫醫院康復治療中心,規律的儀器嗡鳴、患者專注的呼吸聲交織在一起,構成科室特有的背景音。
一張治療床邊,一雙厚實而指節分明的手,正沉穩地在一位中風患者的肩背上推揉、點按。動作看似柔和,卻蘊含著沉穩的力道。
汗珠悄然從額角滑落,手的主人——康復治療中心副主任、金牌治療師李金東,眼神專注,全神貫注。
這雙手,已在康復一線錘煉了20余年。

李金東畢業于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師承湖北省中醫院趙焰教授,不僅系統掌握了中醫推拿、正骨等傳統精髓,更將“太極推拿”的柔和舒適之道融入血脈。托起了無數被病痛擊倒的生命重燃希望的瞬間。
二十載光陰,從“一間房一張床”到如今擁有33名專業治療師的現代化、多學科協同的康復治療中心,李金東是親歷者,更是重要的開拓者與推動者。

2004年,康復治療起步艱難。就是在那樣簡陋的條件下,李金東用專業和堅持創造了早期奇跡:一位腦干出血導致四肢癱瘓的老人,在他整整一年的精心康復訓練下——從每日艱難地穿衣搬抬,到持續的肢體、語言、吞咽功能訓練——最終奇跡般地重新站立。
如今,康復治療中心早已突破單一技術的局限,構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康復網絡: 從盆底肌修復、骨折術后功能重建、精準的運動康復,到脊柱側彎矯正、新興的心臟康復干預,乃運用臟腑推拿專攻腸胃消化頑疾的脾胃外治中心。
中醫古老智慧與現代康復醫療理念在此交融碰撞,為患者提供著日益豐富、精準的個性化解決方案。

康復之路,道阻且長,李金東與患者,常常成了并肩作戰的“戰友”。
2005年,一位45歲男子因醉酒摔傷頸椎,術后癱瘓,入院時僅有眼球能轉動。在康復技術尚不成熟的年代,李金東沒有放棄。三個月,患者手腳開始有了微動;半年后,患者竟能顫巍巍下床;一年后,已能獨立完成洗澡、吃飯。
時間與堅持創造的奇跡,并非個例。另一位49歲的腦出血患者,術后偏癱失語。在李金東4個多月的精心康復訓練下,他從無法動彈到能夠自主翻身、坐起;又經過一年多的語言功能重塑,最終實現了完全回歸社會的夙愿。
每一次功能的恢復,都印證著中心不斷發展的技術實力和醫患之間不言放棄的深厚情誼。
在李金東看來,康復不僅是技術的施展,更是心與心的交流。

“治療師要以積極能量感染患者。”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尤其面對頸肩腰腿痛等慢性損傷患者,病程長、易反復,更需要細致入微的關懷。
這份關懷,也融入了他對治療技藝的極致追求,特別是他精研的“太極推拿”。
太極推拿與正骨手法相結合,對緩解頸、肩、腰、腿等部位的疼痛療效顯著?;颊咔皝砭驮\時,往往能夠“手”到病除。
“做手法的最高境界,是要有美感、有技術、有療效?!彼麍猿帧盁o痛康復”理念,讓傳統推拿回歸其舒緩本質,與現代康復理念完美融合,“病人做完推拿應感到身體松快,而非皮肉酸疼,避免對治療產生恐懼?!?/p>

從師承趙焰教授、鉆研“太極推拿”、參與傳承省級非遺“荊州徐氏頸椎旋扳整骨手法”,到推動中心建立起從神經修復到臟器調養的現代康復體系,李金東的視野從未局限。
他敏銳地將傳統技藝對神經的修復與激活作用,系統性地整合到現代康復醫學中,展現出超越預想的療效。
“來,感受一下這個力度,手掌發力時不僅要綿還要沉?!彼プW生的胳膊,手把手傳授著凝聚了二十年功力的經驗,將技藝、仁心與開拓康復事業的使命感,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下一代。

剛結束眼前的治療,李金東輕輕拍了拍患者的肩膀,低聲鼓勵了兩句。隨即,他直起身,目光已投向走廊另一端的理療室,那里還有患者在等待。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袖口,腳步沉穩而迅捷地朝下一個需要他的地方走去,背影很快融入了康復中心忙碌的日常節奏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