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濟南7月28日電 題:在這里,去踢球只需15分鐘
新華社記者吳書光、張武岳、岳東興
夏日午后,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的西流亭智慧運動公園里,參加“滿天星”訓練營的孩子們奔跑在綠茵場上。天氣炎熱,汗水打濕了他們的頭發和球衣,但他們臉上的笑容和眼神中的堅定認真,訴說著對足球運動的熱愛。
看到孩子們拼搏的身影,教練員車冠成總會回憶起自己小時候。他生于此長于此,也曾是一名在場上奔跑的孩童。“從小一起踢球的人很多,大家在足球場上恣意揮灑,那種暢快的感受,我至今記憶猶新。”
也正是憑借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和刻苦訓練,車冠成成為高水平運動員,進入鄭州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學習。“畢業之后,我希望回到家鄉,繼續從事教練工作,將足球的快樂帶給更多孩子。”
在這里,“足球從娃娃抓起”的理念深入人心。城陽區中小學和公辦幼兒園足球運動參與率達100%,創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49所、特色園28所,位居全國前列。
車冠成說,如今足球場的數量比他小時候更多,設施更完善,青少年接受到的訓練更加系統,“雖然現在國足成績處于低谷,但今后一定有希望”。
西流亭智慧運動公園于2022年建成投用,在此之前,公園所在地是一片閑置土地,一度堆放了不少垃圾。城陽區居民、足球愛好者王文海當年每每路過,都不禁皺起眉頭:“周圍是小學和中學,這里卻臟亂差,既浪費土地,又影響城市形象。”
如今,這里不僅干凈整潔,還成為周邊重要的健身場所和足球愛好者的聚集地。據城陽區體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李玉明介紹,按照“既有方便群眾在家門口踢球的場地,也要有承辦高端足球賽事的場地”的思路,當地打造了青島白沙灣足球基地和山東省首座5萬人專業足球場——青島青春足球場。同時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塊,在實施垃圾場填埋,高架橋下可利用空間及河道暗渠、高壓線長廊環境整治過程中,見縫插針建設足球場,已建成標準足球場151片、籠式和簡易足球場201片,平均每萬人擁有2.6片足球場。
“現在城陽區居民最多步行15分鐘,就能找到一片場地踢球,而且還是免費的。”李玉明說。
很多足球場地設施新,維護費用、燈光等費用也不少。為什么不適當收費,以保障場地運營?面對這樣的疑問,李玉明解釋道:“政府提供免費且完善的體育設施,老百姓通過鍛煉獲得健康與自信,感受到在城陽生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這些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對此,王文海也深以為然。他不僅是資深足球愛好者,也是城陽區草根足球聯賽的主要組織者。“城陽區踢球的人多,自發組織成立的球隊也多,我2016年也拉了一支隊伍。大家平時互相約球,其樂融融。”
在這個過程中,王文海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約球時,大家都要提前尋找場地。因為球隊多,互相之間也沒有溝通機制,偶爾會出現混亂的情況。”他隨即萌生了聯合附近球隊共同開展循環賽的想法,而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各隊響應,草根足球聯賽由此誕生。
“參加聯賽的球隊不需要交參賽費、報名費等,只需要繳納少量保證金,城陽區充足的場地和免費的政策,成為草根足球聯賽順利運轉的重要保障。”王文海說,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及當地體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這一有組織的“約球”活動,如今已經持續了13屆。
“城陽區搭建行業聯賽、企業聯賽、社區聯賽、業余足球俱樂部聯賽等多元化競賽體系,形成專業高端賽事與‘草根’親民賽事雙向互動的發展格局,足球運動成為市民健身新時尚。”李玉明說,目前全區草根球隊、俱樂部參賽隊伍300余支,每年舉辦“足協杯”聯賽、“村超”比賽、市民運動會足球賽、膠州灣足球聯賽及其他業余比賽3000余場,形成“天天有活動、周周有比賽”的賽事氛圍,全區經常參與足球運動人口達到12%。
今年以來,城陽區還提出打造“球迷友好城市”,在中超等賽事期間,組織優質住宿餐飲企業推出含專屬折扣、免費寄存等增值服務的“觀賽大禮包”,同時開展非遺展示、農產品展銷等活動,通過“體育+消費”模式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實現賽事經濟與消費市場的良性互動。
2024年10月15日進行的2026美加墨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8強賽第四輪比賽中,中國男足在城陽區的青春足球場2:1力克來訪的印度尼西亞隊。這場久違的勝利,點燃了眾多足球愛好者的激情,讓他們心潮澎湃。
雖然國足最終無緣美加墨世界杯,但在當地足球愛好者看來,足球的激情從不囿于職業賽事,而是早已滲入遍布城陽區各處的方寸綠茵。在街頭巷尾間,大大小小的場地上,群眾踢球時的激越昂揚,表達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