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江娜)7月30日,武漢經開區紗帽街道綠苑路社區與百花街社區的暑期托管班相繼開展非遺舞龍手工制作活動,讓孩子們在巧手制作中觸摸傳統文化脈絡,在歡聲笑語里傳承千年古韻。

綠苑路社區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舞龍不僅是傳統表演,更是中華民族團結精神的象征。”在綠苑路社區托管班手工舞龍制作現場,托管班老師手持精美的舞龍模型,向孩子們講述這項千年非遺的深厚底蘊。老師通過展示不同地域的舞龍特色和珍貴的歷史影像,讓孩子們了解北方舞龍威武雄壯、南方舞龍靈動飄逸。看著屏幕上翻騰的金龍影像,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好奇與自豪。
隨著孩子們自制的七彩舞龍頭逐個完成,教室里上演了趣味舞龍活動,一條條“小龍”時而盤旋、時而騰躍,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大家紛紛表示,舞龍不僅是節日慶典的表演,象征著團結和吉祥,更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百花街社區托管班的 “國潮舞動龍頭” 活動同樣熱鬧非凡。老師以生動故事開篇,詳解龍在傳統文化中的吉祥意象,從犄角的威嚴到龍須的靈動,從鱗甲的絢爛到眼眸的神采,一個個細節講解讓孩子們對龍頭造型充滿向往。

百花街社區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化身 “小小設計師”,用彩紙創作出形態各異的萌趣龍頭,有的威風凜凜,有的憨態可掬,斑斕色彩中盡顯童真巧思。制作完畢后,孩子們互相展示作品,教室里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普通紙片在指尖幻化出活靈活現的文化符號。
本次舞龍制作活動不僅是一次手工體驗,更是一場生動的文化傳承課。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非遺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接下來,兩個社區將持續推出更多非遺體驗活動,通過展覽、表演、實踐課堂等形式,讓青少年成長注入文化自信的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