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通訊員 南海 鄧振林 沈玲燕
巍巍大別山,紅旗漫卷處。
放眼黃岡,走在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道路上,村干部隊伍以黨旗領航奮力作為,成為農村發展的“領頭雁”、鄉村振興的“主心骨”。
湖北日報推出《黨旗領航·大別山頭雁風采》專欄,將鏡頭和筆觸對準大別山深處的這些優秀代表,連續推出一批鄉村振興先進支部、優秀支書,講述他們強黨建、興產業、抓治理、惠民生的生動實踐和感人故事,展現新時代大別山頭雁的風采與擔當。

從“亂攤子”到“網紅村”,從集體負債90萬到年銷千萬特產
“膠鞋支書”楊作柱21年筑夢鄉村振興
在麻城市黃土崗鎮堰頭垸村,總能看到一位頭發花白、腳蹬膠鞋的中年漢子——他時而在項目工地督工,時而在菊花田里查看,時而在河堤上巡防。他就是村黨總支書記楊作柱。
21年前,面對負債90多萬元、干群關系緊張的“亂攤子”,楊作柱臨危受命。如今,堰頭垸村已蝶變為“網紅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民辦實事”的承諾。
從荒山禿嶺到產業興旺
生于斯、長于斯的楊作柱,深知家鄉的貧瘠。2001年,正值個人生意紅火之際,面對組織的信任和鄉親的期盼,楊作柱毅然放下“小我”的富足,回村挑起了帶領鄉親脫貧的重擔。
“餓怕了、窮怕了,就得把土地用好!”這是楊作柱的樸素信念。
他因地制宜,帶領村民開荒拓土,將昔日荒山變成了聚寶盆:3000畝油茶、1500畝板栗、1100畝金菊、100畝優質果樹基地。產業活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人均純收入從不足2300元躍升至2024年的2.5萬余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6萬元。

產業是基礎,組織是關鍵。楊作柱創新提出“黨建+五風創建”,建立村干部包片、黨員和村民代表包戶機制。在他的帶領下,堰頭垸村實現239戶622人穩定脫貧,徹底甩掉了“重點貧困村”的帽子。板栗香、菊花黃,代替了曾經的貧窮味。
危難中展支書擔當
2016年7月1日凌晨,舉水河洪峰突襲,暴漲的洪水漫過堤壩瞬間涌入村落,1600多名村民被困。
“快撤!人先出來,保命要緊!”楊作柱蹚入齊腰深的急流,挨家挨戶組織轉移。在他的感召和組織下,500多名黨員干部群眾與部隊官兵并肩作戰,生死往返100多趟,最終將1642名被困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創造了“零傷亡”的奇跡。
洪水退去,滿目瘡痍。在臨時安置點,楊作柱開了場特殊的黨員大會:“等靠要沒出路,重建家園靠自己!”他帶頭捐款捐物,發動全村力量奮起自救。年底前,千米潰口河堤、4公里水毀道路等35處損毀設施全部修復。堰頭垸村也榮獲黃岡市“抗洪救災先進集體”稱號。
2020年疫情期間,楊作柱連續80多天堅守崗位,村里43場紅白喜事全部停辦或緩辦,實現了“零感染”。
變留守婦女為創收主力
“要讓鄉親們的腰包一直鼓下去!”鄉村振興號角吹響,楊作柱的目光瞄準了村里的留守力量和豐富的農特產品,建起5000多平方米的“堰頭網紅之家”。
說干就干,他四處奔走募集資源,在上級支持和能人捐助下,“堰頭網紅之家”拔地而起——內含培訓中心、專業直播間、地標優品展銷館。

電商培訓和網紅導師點燃了留守婦女們的創業熱情。拿起直播設備,留守婦女周紅英從普通農婦蝶變為“鄉村網紅”,帶動100多名姐妹吃上“電商飯”。2022年,村里通過直播帶貨賣出農副產品超1800萬元。
屏幕前,留守婦女們笑容燦爛:“楊書記讓我們帶娃、掙錢兩不誤,日子真有奔頭!”
聚民心“一起干”共建家園
“村里的事,得讓老百姓自己說了算、動手干。”楊作柱深諳凝聚民心的重要性。
這些年,楊作柱帶著村“兩委”開了200多場塆組會,從產業發展到廁所改造細節,群眾當家作主。楊作柱的小本上,記滿了村民建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建廁所時管道易堵?他馬上帶人現場改方案,縮短便池與化糞池距離,問題迎刃而解。

“你和我”變“我們”。楊作柱發動能人鄉賢反哺桑梓:黃啟周捐款120萬元,黃成建捐物超百萬;在他的勸說下,村民自發拆除716處舊房,不要一分補償;四年來義務投勞投工2.2萬多個。
如今,堰頭垸村路寬燈亮,環境優美,網紅之家笑聲朗朗,希望家園童音清脆,老人樹下棋局方酣,廣場上舞步翩躚。這幅鄉村和美畫卷,是楊作柱眼中最美的風景。
二十余載耕耘,楊作柱榮獲省市各級榮譽無數。但對他而言,村民們發自內心的笑容,才是最珍貴的勛章。“群眾笑了,就說明我們做的是對的。”這位頭發花白的“膠鞋支書”,用不變的初心,繼續書寫著共產黨人的奉獻與擔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