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連芳捐贈的飛行員戰備包和日記本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劉中燦攝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陳倩 通訊員包曉霽 陳凱)8月1日,由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軍區政治工作局主辦的“紅色精神荊楚行”巡展鄂州站,在鄂州市烈士陵園紀念館舉行。武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軍休六中心退休干部張連芳捐贈的日記本和飛行員戰備包,見證了這位女飛行員參與新中國兩次原子彈試驗任務的傳奇經歷。
張連芳今年89歲。1959年,她從航校畢業后,成為空軍某部飛行領航員,為駕駛員提供準確方向。1964年,她執行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務。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空中升起巨大的蘑菇云,看上去很漂亮,卻隱藏著巨大的殺傷力。而張連芳和戰友們接到的任務是,駕駛飛機盡可能接近蘑菇云,完成空中取樣。
為了獲得分析爆炸效果的第一手資料,空中取樣是原子彈爆炸實驗中必須完成的一項工作。在國外,這項工作由無人機完成,可在當時,我國還沒有無人機,只能人工取樣。
“領導談話說,有一項絕密任務,選來選去把我選上了。他說,應該有生命危險,要立生死狀。”張連芳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原子彈爆炸時,他們就駕機在現場準備穿過蘑菇云,“一進去以后,臉都發燙。我怕收集得不準,穿過去以后又返回來,又穿一次,這樣我才放心。要保證任務完成得好,我張連芳干啥都要十全十美,不能半途而廢。”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方式是“地爆”,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核威懾、核反擊能力,因此,實現“空爆”被提上議事日程。空軍接到空投原子彈的試驗任務后,張連芳奉命再次來到大西北。1965年5月14日,中國首次飛機空投原子彈試驗正式開始。當戈壁灘再次升起蘑菇云,張連芳和戰友們又一次起飛,沖向蘑菇云。
核爆試驗后,張連芳回到部隊,繼續默默從事飛機領航員的工作。近半個世紀后,她的事跡才被大家知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