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袁超一
通訊員 程澳
老人為了“自證清白”,竟然用舊衣服包裹13萬元現金,打算通過快遞全部寄給騙子。8月19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反詐中心獲悉,民警及時發現并攔截了該快遞,幫助受害人識破冒充“公檢法”騙局,保住了老人的全部積蓄。
8月10日上午10時許,麻城市公安局順河派出所接到轄區某快遞點報警:“我們收到一個要寄往外地的包裹,里面疑似藏有大量現金!”
接警后,民警立即趕赴現場。經快遞工作人員配合拆檢,一個看似普通的舊衣物包裹被層層打開。外套、毛衣、秋衣……隨著一層層衣物被打開,赫然出現13捆用塑料膜封裝的百元現鈔。經清點共計13萬元。

攔截下來的現金
經辦快遞員介紹,寄件人填寫的是麻城市順河鎮某村村民吳婆婆,但實際上是吳婆婆委托一名熟人代為辦理。快遞員說,想到派出所民警在防詐宣傳中講到的“異常寄遞”案例,她意識到寄件人可能被騙了,于是果斷報警。
民警迅速聯系吳婆婆核實情況。70多歲的吳婆婆心有余悸地說:“他們說我的身份證被人冒用,涉及一起200多萬元的洗錢案件,讓我把所有錢取出來寄過去核查,查清楚才能退錢。”
吳婆婆說,當天上午,她接到一通自稱“外地警察”的電話。對方不僅準確報出她的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還語氣嚴厲地說“案件重大”,隨后有多名“不同部門警察”輪番致電“調查”,讓她感到“事態嚴重”。
“他們說如果不配合寄錢,就要抓我去坐牢,還要連累家里人。”在騙子的連環施壓下,吳婆婆取出畢生積蓄13萬元,按照要求用舊衣物層層包裹,委托熟人代辦寄遞,險些將錢款送出。

民警解釋
確認吳婆婆還沒有把錢寄出去,民警結合真實案例向老人詳細解析冒充公檢法類詐騙的慣用手法。“真警察絕對不會通過電話辦案,更不會要求群眾寄錢‘自證清白’!”民警的耐心講解讓吳婆婆恍然大悟。
拿著失而復得的13萬元現金,老人連連道謝:“這是我每天起早貪黑打工、種地攢的養老錢……以后我一定會提高警惕!”
目前,麻城警方已對該案展開進一步偵查,全力追查詐騙分子下落。
【提醒】
警惕“升級版”的冒充公檢法類詐騙
警方介紹,這起案例中,吳婆婆遭遇了“升級版”的冒充公檢法類詐騙。
前期,騙子通過引誘目標、威脅恐嚇,以幫助受害人洗脫嫌疑為名對其進行心理控制。在誘導轉賬環節,傳統冒充公檢法類詐騙,騙子往往讓受害人將全部錢款轉入所謂“安全賬戶”,從而騙取其錢財。
升級版騙局中,騙子沒有讓當事人把錢轉入“安全賬戶”,而是引導對方將所有積蓄匯聚到本人名下的一個銀行賬戶中,再前往銀行取現金,通過快遞或網約車等線下運送至指定位置。這樣的詐騙手段沒有了轉賬環節,不法分子以不見面、不現身的方式將現金取走,以規避警方和有關部門的監查打擊和凍結止付,最終將贓款層層分解“洗白”。
警方提醒: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不會通過電話或網絡辦案,不會用微信、QQ等形式發送逮捕證等文書,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凡是要求轉賬進行資金核查的,都是詐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