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鵬在檢查線路

張鵬(右一)慰問群眾

張鵬檢查小區的水管

張鵬(左三)參加業委會
□文/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 實習生 麻詩慧
“7棟劉奶奶(高血壓)”“15棟張師傅(夜班司機)”……在張鵬的手機里,存著小區300多名業主的專屬備忘錄。今年42歲的張鵬在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一線已扎根多年。他不僅是同事們公認的“技術大拿”,更獲得過“荊楚工匠”稱號。走出工廠,張鵬的另一個身份同樣亮眼——小區業委會主任。
面對小區建成年代久遠、水電氣管網老化的“老大難”問題,他沒有袖手旁觀,而是在社區的帶領下,聯合業委會成員和物業一起投身改造。整整四年間,他們一步步推動水改、氣改、電改等項目落地,讓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煥然一新。從車間到社區,張鵬用同樣的專注與擔當,在不同的“戰場”上贏得了同樣的認可。
競選“棄管”小區業委會主任
近日,極目新聞記者走進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佛祖嶺街道金谷明珠園小區。一進大門,寬敞整潔的道路、茂密的綠植便映入眼簾,分類垃圾桶在每棟樓前整齊排列,智能門禁系統守護著單元門的安全,電動車棚里的車輛更是井然有序。
很難想象,這個環境宜人的小區,曾是一個讓近5000名居民頭疼多年的“問題小區”。金谷明珠園于2005年交付入住,作為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曾長期處于棄管狀態。車位緊張、路面坑洼、隨處可見的垃圾和飛線充電讓小區顏值大跌。這些問題像一塊塊心病,困擾著在這里生活的每一個人。
2021年7月的三場暴雨,將小區的頑疾徹底暴露在眾人面前。當時,積水深達成人膝蓋,居民只能蹚水出行;化糞池的污水倒灌進一樓住戶家中,難聞的氣味彌漫不散;更讓人揪心的是,飛線充電的電動車接連發生短路起火事故,安全隱患時時刻刻威脅著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
“那天我踩著沒過膝蓋的污水挨家挨戶敲門,耳邊傳來一位阿姨帶著哭腔抱怨的聲音,那一刻,我的心像被泡在冰水里一樣,又涼又沉。”張鵬至今清晰地記得那個令人揪心的夜晚,也讓他在心里暗暗發誓:“必須做點什么,改善小區的困境!”
兩個月后,在社區黨組織的悉心指導下,小區第二屆業委會應運而生。7名平均年齡35歲的在職白領組成了一支“攻堅隊”,張鵬憑借著為小區謀改變的決心和行動力,高票當選為業委會主任。
張鵬當選時臺下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但也夾雜著不少質疑。張鵬沒有辯解,只是拿起筆,在方案里的“水電改造”四個字上重重地劃了一個紅圈——他心里清楚,這才是居民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他兌現承諾的第一步。
團隊創新推出“樣板樓”妙招
在金谷明珠園,張鵬的名字早已與踏實、可靠緊密相連。他和業委會的成員以“說干就干”的勁頭,打響水、氣、電“三大攻堅戰”,用一件件民生實事,筑牢了居民心中的信任基石。
首場硬仗是水改。盡管社區爭取到政府補貼,施工卻因部分居民的疑慮而遭遇阻撓。張鵬與業委會成員張方剛想出“樣板樓”妙招,先改造意見最統一的樓棟,同時組織居民監督小組全程盯控質量。當頂層住戶在業主群曬出“花灑噴出強勁水柱”的視頻,直觀展現改造效果后,反對聲浪漸消,更多居民主動要求加入改造。最終,水改工程提前完工,成為撬動居民信任的“第一塊杠桿”。
“我們幾乎有時間就在施工現場,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標準。”張方剛告訴記者,張鵬一下班就會來到現場“監工”。
氣改與電改也在同步進行著。2021年11月,756戶居民告別了扛運液化氣罐的日子,用上清潔便捷的天然氣;2023年,通過“小區域帶動大區域”策略,15、16棟率先完成電改,為后續工程鋪平道路。
歷時一年多,當新水管送出清澈水流、升級后的燃氣管道點亮萬家燈火、增容后的電路穩穩帶動空調與充電樁時,居民群里滿是“多虧了張主任”的點贊。
有老人特意送來手寫感謝信,字里行間滿是“終于不用再為停水停電犯愁”的踏實與感激。
手機號成“24小時服務熱線”
“他非常熱心踏實,也能快速做出決斷。”這是業委會成員對張鵬工作作風的一致評價。為讓居民及時了解進展、參與社區治理,張鵬要求業委會每天在業主群發布工作動態,每周舉行“廣場議事會”,配合社區細致記錄居民意見。
更令人動容的是,他主動將個人電話設為24小時服務熱線,隨時響應居民訴求。“凌晨兩點水管爆裂,打給他十分鐘就到了。”居民王阿姨至今記得那個冬夜,張鵬穿著單衣趕來搶修時,凍得發紅的雙手,“他跪在積水里擰閥門的樣子,就像在車間修精密設備一樣專注。”
物業經理馬磊翻開值班記錄本:“張主任的電話是物業部撥打最多的號碼,去年共處理緊急報修217次,其中深夜和節假日就有89次。”記錄顯示,最忙的一個月,張鵬參與了35次現場協調。
張鵬的妻子章艷透露,丈夫上任前半年幾乎沒在凌晨前回過家。她默默準備的“應急包”,除了手電筒、雨衣和工具,還多了一瓶護肝片和胃藥。“有次他凌晨四點回來,發現我在沙發上睡著了,身上還蓋著他落在家里的工裝。”說到這里,章艷的眼眶微微發紅。
翻開張鵬的工作筆記,扉頁上寫著:“居民小事就是我的大事。”內頁詳細記錄著獨居老人用藥需求、特殊家庭接送孩子時間等暖心備忘。“小區是大家的,你多一分勁,家就多一分暖。”張鵬常把這話掛在嘴邊,這些年他也是這樣實踐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