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軍預警學院,前來報到的女生李汪晏(右二)已提前剪短了頭發

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操場上,剪成寸頭的學長們在訓練

新生排隊理發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涂夢蝶 見習記者 李梁玉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中燦
8月20日,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迎來了首批大學本科新生。和這些從五湖四海匯聚到武漢的新生們一起的,還有他們的親人們。和武漢的炎炎烈日一樣,學子們都有一顆奔向軍營、報效祖國的火熱之心。
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是今年6月新成立的大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年剛迎來首批本科新生的該校,和初生的紅日一樣朝氣蓬勃。但從歷史沿革來說,該校又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專業軍校,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31年由毛澤東、朱德同志親自決策創立的紅一方面軍無線電訓練班。早期的學員中,就包括了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主角李俠的原型李白烈士。在九十余載的辦學歷程中,大學賡續紅色血脈,累計向部隊輸送20余萬名信息通信人才。
走進這所大學,新生和家屬們參觀了校史館,在接受黨史和軍史教育的同時,也體驗著部隊帶給他們的改變。新生宿舍里的理發室,為一些沒來得及理發的新生服務。男生的頭發長度不能超過一根手指的寬度,女生的頭發不能超過衣領,部隊的內務條令讓新生們有了具象的認識。負責給新生理發的肖青青就是學校理發店的負責人。她說,一天下來,已經有十多名新生前來理發,男生和女生都有。從“頭”開始,干練颯爽的短發,讓新生們真切感受到了軍人的氣息。
如果說悠久的歷史讓學校充滿厚重感,那向新生和家屬進行的展演,則體現了學校“新”的風貌。紅藍機器人對抗、無人機空投和打擊演示、機器狗表演、智能車越障礙運輸等,由學校人工智能與無人系統創新俱樂部學員帶來的各種新技術展示,讓學生們大飽眼福。
新生李俊志來自安徽亳州渦陽,家里組成的“送新團”共有9人,包括爺爺、爸爸、媽媽、大叔、大嬸、小叔、小嬸以及兩個堂弟。“我的曾祖父和高祖父都參加過抗日戰爭,從小聽我爺爺說,先輩們抗戰的時候十分艱苦,但是為了打倒侵略者和祖國統一,他們排除萬難,堅持自己的信念。這種精神感染了我,也一直堅定著我參軍報國的決心。”李俊志說。因此,今年高考,考出632分高分的他毫不猶豫報考了軍校,最終被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錄取。“以后的戰爭主要都是信息戰,我想為國家網絡信息系統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
同樣來自安徽亳州的李榮耀,家里也有8位親人來送他。在新生宿舍里,從白發蒼蒼的老人,到滿臉稚氣的孩子,親人們都高興地看著這些新生們換上軍裝,第一次鋪好床鋪,疊起“豆腐塊”,開始部隊生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