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宿舍里,譚斌現場教兒子疊“豆腐塊”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涂夢蝶 李曉夢 見習記者 楊紹杭 實習生 郭元婷 謝瀟楠 通訊員 吳優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中燦
8月22日,空軍預警學院新生報到。武漢的炎熱天氣,比不上新生們奔赴軍校追求夢想的熱情。
上午7時許,迎新點的工作人員還在布置桌椅,最早到達的一批新生和家屬就走進了學校。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譚博文第一個報到。送譚博文來學校報到的有爸爸、媽媽和妹妹。全家從赤峰出發,父親駕車,經過1600多公里,風塵仆仆趕到武漢。在迎新的大門下,爸爸譚斌教譚博文在學校敬了第一個標準的軍禮。原來,譚斌是一名退役軍人,曾服役于武警山西省總隊。譚斌說,說起來,從軍一直是家里的傳統,譚博文的曾祖父也是一名軍人,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這樣的傳統也在譚博文的心里種下了從軍的種子。
在新生宿舍里,譚斌還現場教兒子疊“豆腐塊”:“三分疊七分整。”即使已經離開軍營多年,他疊被子的手法依然熟練。譚博文說,報到前,自己在家里也在練習,到了部隊,要從疊被子這樣的小事做起,錘煉軍人氣質。
在今年報到的新生中,還有一名已是大學生的新生——來自鄂州的宋錦文,2023年宋錦文考入長江大學,大一時他就報名參軍,服役于空軍某部。今年,經過部隊推薦、考核選拔,脫穎而出的他通過文化考試,成功考入空軍預警學院,圓了自己的軍校夢。宋錦文的爺爺、外公和父親都是退役軍人,其中,父親也曾服役于空軍,得知他考上了空軍預警學院,家里都很高興。宋錦文說,作為戰士考上軍校,這是他軍旅生涯的新起點。他要以此為起點,在部隊繼續好好學,好好干,干出一番事業。
從西藏日喀則坐火車到自治區首府拉薩,再從拉薩坐飛機到武漢,行程2800多公里,這是旦巴扎西來學校報到的路程。這名18歲的藏族小伙,在父親的陪伴下來到武漢,脖子上還系著媽媽給他戴上的哈達,寄托著一路吉祥平安的祝福。旦巴扎西從小就有參軍的理想,預警探測專業也是他一直想學習的領域。作為以雷達兵為主要培養對象的學校,空軍預警學院的學員,大多都會去往位于高原雪山等艱苦環境的雷達站。但旦巴扎西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他還笑著說,高原環境,自己會比內地的戰友更適應。
作為今年空軍預警學院在湖北招收的唯一一名女生,李汪晏特意提前一天來武漢,就是為了能早點到校報到。在高考中考取621分的她,也是該校今年在湖北錄取的最高分考生。到校之前,李汪晏還特意剪短了頭發。李汪晏的父親也是一名退役軍人,曾服役于海軍南海艦隊。今年是他離開部隊的第20年,送女兒來到軍校,他感到很激動,也希望女兒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得到更好的鍛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