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周鵬
近日,湖北疾控發布提醒:因發熱看病時,市民記得如實告訴醫生最近去過哪,尤其是去過高熱、蚊蟲多的地方(比如東南亞、南美,或者國內云南、廣東、海南等),一定要主動告訴醫生。
蚊媒傳染病,發燒只是信號彈
很多人覺得發燒就是感冒,有些發燒其實是蚊媒傳染病在冒充普通感冒,比如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其罪魁禍首不是細菌或普通病毒,而是蚊子體內的“壞病毒”。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的共同點是發病前1-2周去過蚊媒活躍的地區(比如東南亞、南美或國內疫區),且被帶病毒的伊蚊叮咬過。
蚊媒傳染病的可怕之處,在于“蚊子是移動的病毒庫”:感染者發燒后,血液里的病毒會被伊蚊叮咬后順帶“吃”進去;病毒在伊蚊體內繁殖3-7天,這只蚊子就成了病毒傳播機;它再叮咬其他人,病毒就會進入被叮咬的人體內。整個過程可能只需要“一口”。
如果你主動告訴醫生自己的旅居史,醫生會立刻做以下事情:1.優先安排蚊媒傳染病檢測(如登革熱抗原、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檢測);2.讓你住單獨病房隔離,避免蚊子叮咬后傳染他人;3.聯系疾控中心,對疫區歸來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健康監測;4.指導你清理家里的積水(比如花盆托盤、礦泉水瓶等),消滅家里的伊蚊老巢。用最短時間、最少成本,把你和周圍人的風險降到最低。
旅游前后,這3件事要記牢
去疫區旅游,出發前和回來后,記住這4點:1.出發前:查目的地是否是疫區。可通過“中國疾控中心官網”或“海關總署”發布的“蚊媒傳染病流行地區名單”,提前了解目的地的風險。比如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南美的巴西、哥倫比亞,國內的云南西雙版納、廣東雷州半島等。
2.旅途中:防蚊要做到“三要素”。首先是穿對衣服,淺色長袖衣服+長褲(伊蚊喜歡深色,淺色更難鎖定);二是涂驅蚊劑,裸露的胳膊、小腿涂抹含有避蚊胺(DEET大于等于10%)或派卡瑞丁的驅蚊液(兒童用派卡瑞丁更安全);再就是住有紗窗的酒店,睡前檢查蚊帳是否有破洞,房間用滅蚊片或電蚊香(液)驅蚊。
3.回來后:自我監測+主動報告。返程后14天內每天測體溫,記錄是否發熱、關節痛、皮疹等;若出現上述癥狀,第一時間告訴醫生去過哪個國家或地區;清理家里的積水(花盆托盤、礦泉水瓶、廢舊輪胎等),每周倒1次,不給伊蚊產卵的機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