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楊琛源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王艷華荊楚網記者 胡瑩
“我們不用機器,都是純手工制作。”8月29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北線記者團來到武當山腳下,聽武當道服品牌“秀華道源”創始人閔秀華講述非遺出圈的故事。

閔秀華今年55歲,土生土長的武當人,出身裁縫世家,1987年開了一家服裝小作坊。2000年前后,武當山旅游興起,游客和武館越來越多。閔秀華看到商機,專攻道服制作,打造“秀華道源”品牌,到現在,已經建起5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全國有12家線下門店,線上4個平臺銷售,產品還出口法國、美國、德國等30多個國家,年產值達1680萬元。
展示區里,武當太極服、傳統道服、養生休閑服、復古中國風、現代文藝風等多個服裝系列,將武當文化與傳統紋樣融合,別具一格。

“這些年,我們對手藝從不敢含糊。”閔秀華說,古法裁剪的規矩、手工盤口的工藝、繡花工藝的細致,秀華道源每一步都照著老祖宗的方法來。比如縫制一顆扣子,必須用三股線,再縫19針,除了結實,也包含“三生萬物”和“九為老陽”等道家文化。
秀華道源的中高檔產品堅持全手工制作,哪怕因此產量提不上去,閔秀華也不肯上機器。2024年,傳統服飾制作技藝(武當山傳統道服制作技藝)被列入湖北省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們做的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是外界了解武當文化的紐帶。”閔秀華介紹,她家的道服多采用棉麻本白、青灰、藏藍等素凈色調,在紋樣上以太極圖、云紋、山水為主,體現“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的道家思想。

有堅守,也有變通。在太極服設計中,閔秀華會加入現代剪裁風格,既保住寬袍大袖的飄逸感,又在練拳時靈活自在。同時,她請遠在蘇州的女兒幫忙,組建線上營銷團隊,在各大網絡平臺銷售。
閔秀華說,秀華道源正在打造傳統文化服飾博物館,把老布料、老手藝、老故事裝進去,讓游客來武當不僅能賞山水、練太極,還能親手體驗繡花、裁剪、盤扣,真正觸摸到非遺的溫度。“近年來,國風掀起熱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我們希望和更多年輕人‘雙向奔赴’,讓傳統道服煥發新的生命力。”她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