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紙質火車票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的話題登上熱搜榜首,引發公眾廣泛關注。自10月1日起,鐵路部門將全面停發紙質火車票。

熱搜詞條截圖
這一消息觸動了不少人的心弦,眾多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珍藏的紙質火車票,開啟一波“回憶殺”,也有很多人表達了自己的惋惜之情,感覺又一次與自己熟悉的時代緩緩揮別。
其實,火車票的告別并不是突如其來的,我國火車票“無紙化”進程從2018年就開始穩步推進了。2020年6月,電子客票在全國普速鐵路全面推廣實施,乘客僅憑有效身份證件即可“一證通行”。從那時起,紙質火車票上便印上了“僅供報銷使用”的字樣,意味著它不再是乘車憑證,只作為報銷憑證存在。

紙質報銷憑證(來源:中國鐵路)
“無紙化”舉措大大簡化了乘客的出行流程,人們無需再提前到車站排隊取票,節省了寶貴的時間,也緩解了車站在客流高峰期的擁堵狀況,極大地提高了出行效率,而且也節約了紙張,具有倡導綠色環保的意義,體現了科技進步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但是,告別終究會伴隨著不舍,小小一張火車票,映照著時代的變遷,承載了無數人的回憶與情感。對于很多奔波南北的人而言,車票不僅是出行的記錄,更是生活足跡的見證。有人熱衷于收藏車票,每一張車票都代表著一段旅程、一個去過的地方、一段經歷,車票的消失讓他們覺得少了一份儀式感。同時,也有人擔憂,那些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老年人,沒了標有車廂號和座位號的紙質車票,出行是否會變得困難?種種未知的擔憂,匯聚成一種對于鐵路出行的“無紙化焦慮”。
其實,針對老年群體可能乘車不便的問題,鐵路部門已給出解決方案。即便紙質火車票停用,旅客仍可在自助機上打印行程信息單,上面包含了發車時間、到發車站、座位號、檢票口等車票上的關鍵信息,為旅客的出行提供指引。
但也要看到,相比于厚實硬挺的車票,像超市小票一樣的行程信息單相對輕薄,容易破損和遺失,且部分老年人可能對取票方式的變化反應較慢,面對新的操作流程會感到迷茫和無助。

紙質行程信息單(來源:中國鐵路)
要讓老年群體更好地適應這一變化,不但需要家人、子女在老人出行前,多給予關心和提醒,幫助他們規劃行程,熟悉新的取票方式。車站方面也要進一步加強適老化服務,在過渡期和新規實施初期,增加現場引導人員和志愿者,主動為老年人提供幫助,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出行。
至于車票收藏愛好者的遺憾,鐵路部門不妨借鑒一些社交平臺的做法,通過大數據為旅客打造線上行程記錄。比如每年生成一份“我的火車之旅”報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旅客當年乘坐火車的次數、去過的城市、最常出行的路線等信息,滿足人們記錄行程記錄生活的需求,同時也能進一步宣傳鐵路出行的便捷與魅力。
時代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我們必然會不斷地面對許多告別,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揮別過去才能與未來相逢,才能遇見新的驚喜和機遇。也唯有在推進科技進步、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兼顧人文關懷,提供有溫度的服務,回頭等等那些“走得慢一些”的人,關注人們內心情感和人文需求,才能讓每一程的“遇見”都越來越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