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建彬在上課

輔導學生

家訪 受訪者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張淵 通訊員 李二霞 何衍輝
八月酷暑,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新洲鎮中心學校一片寂靜,語文教師鄭建彬卻依然忙碌。窗外青山如黛,室內風扇嗡鳴,他一邊核對困難教師資助申請,一邊回復家長暑期防溺水提醒信息。“離家遠,學校就是家?!?2歲的他說,一個孩子的事都馬虎不得。
18年前,他大學畢業,與妻子趙紅俠來到了鄂西北深山。堅守18年,他們站成了鄉村教育的燈塔。
他的婚房
掛滿學生折的紙鶴
2007年夏,山東泰安小伙鄭建彬大學畢業。本可回老家或留城工作,他卻想起讀村小時油布遮窗,老師陳培學帶病授課的場景。報名湖北省教育廳“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后,他遠赴竹溪新洲,“我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知道教育對他們意味著什么。”
更大的考驗是愛情。此時,鄭建彬的女朋友趙紅俠也從哈爾濱的一所大學畢業,她自小身體不太好,希望能留在城市工作。聽著電話那頭的沉默,鄭建彬懇切道:“咱們年輕吃點苦沒關系,但要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這輩子過得就有意義!”最終,趙紅俠緊握他的手踏上山路。
當時,新洲鎮中心學校三面環山,唯有一條坑洼崎嶇的臨崖河畔路。他們的“新房”,是學校一間狹小的宿舍,僅一盞15瓦燈。學校日常用水全賴后山河流抽提。遇上干旱時節,他們就和高年級學生一起,肩挑手提,下到河床深處,一桶桶地把水打上來,保障師生基本生活所需。
尤其令人揪心的是,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基礎薄弱又缺乏自信。“第一次上課,我問學生‘長大后想做什么’,底下一片沉默,只有幾個孩子小聲說‘不知道’。”那一刻,鄭建彬更堅定了留下的決心——他要幫山里的孩子找到夢想的方向。
2010年,就在這簡陋的校舍里,鄭建彬夫妻倆舉行了簡單而莊重的婚禮。推開貼著喜字的寢室門,眼前景象讓兩人瞬間淚如泉涌——墻壁上,密密麻麻掛滿了學生們親手折疊的五彩千紙鶴。
三年資教期滿,學校同期伙伴陸續離開,鄭建彬和趙紅俠卻把根更深地扎進了這片土地。2012年,他們通過了湖北省農村新機制教師考試。填報志愿時,面對眾多選項,他們在“新洲鎮中心學?!迸脏嵵卮蜚^。
深山講臺 上演了家庭接力賽
鄭建彬夫婦的堅守深深感染了親人。2017年,趙紅俠的弟弟趙良生毅然放棄城市工作,追隨姐姐和姐夫進山任教。次年,他的女友操順鑫也背上行囊,加入了這個行列。2019年,這對志同道合的伴侶在青山見證下喜結連理。從此,四位“園丁”并肩守護著大山里的瑯瑯書聲。“我們真心希望你們能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鄭建彬對弟弟弟媳說。
從教30年的同事黃朝愛,見證著這場接力:“鄭老師一家帶動了師資穩定,為山區注入希望?!?/p>
家長王大軍在采訪中動情地說:“大兒子邁入社會多年,回家先拜望鄭老師;小兒子現在高三了,口口聲聲還是‘鄭老師’!”
這些年,夫妻倆和弟弟弟媳曾多次有過調動到縣城學校的機會,但他們都婉拒了。鄭建彬解釋說:“我走了,班里的學生怎么辦?他們習慣了我的教學方式,我也放心不下他們?!逼拮于w紅俠也全力支持:“只要你決定留下,我就一直陪著你。”
同事張玲提起他們,滿是敬佩:“每學期家訪,鄭老師夫妻倆和他的弟弟、弟媳分頭行動,多年來幾乎走遍了新洲鎮近20個村。有的村路崎嶇,摩托車都沒辦法通行,他們就徒步爬山,來回常常要一兩個小時,晚上九十點鐘才歸家是常事,腳上磨出了水泡,卻還在討論學生的情況?!?/p>
“花果山”課堂 讓孩子們愛上學習
“孩子們,演起來!”鄭建彬的語文課常變舞臺,他深知,要讓學生愛上學習,首先要讓課堂“活”起來。經過多年摸索,他創新推出“快樂學習”教學模式,將游戲、生活案例融入課堂。
在一次《西游記》導讀課上,他讓學生分組扮演師徒,自制道具服裝——教室瞬間化身為“花果山”,調皮的孩子成了“孫悟空”,沉默的學生化身“唐僧”。師生們巧妙融合網絡資源、電子白板、投影設備,結合手工繪制、話劇排練和實踐活動,讓沉寂的課堂煥發勃勃生機。
“把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求知。”與他共事18年的同事湯守金在采訪中透露,這套教學方法成效斐然:他給學生作文撰寫的評語和建議,篇幅常常超過學生作文本身;所教學科成績穩居全縣前列。
2014年畢業、考入清華大學的毛旺是他引以為豪的學生之一,他也是毛旺忘不了的老師。“是鄭老師的悉心教導,為我的人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毛旺說。
針對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問題,鄭建彬從不簡單歸咎于“學不會”。他深入分析癥結所在:是家庭環境影響?是同學關系困擾?還是師生溝通不暢?通過一對一耐心談心,他首先幫助孩子找到阻礙學習的“心結”,重建“我能學好”的信心?!懊總€孩子都有潛力,關鍵是要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编嵔ū蚝V信這一點,他每天放學后都主動留下,在辦公室里進行義務輔導,常常忙到夜幕低垂才回家。
他深知教育傳承的力量,主動擔起“傳幫帶”責任。數學老師胡倩云初上崗時曾倍感迷茫,鄭建彬一句“三分教七分管,備好課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的點撥,讓她豁然開朗,潛心鉆研教學。如今已成為縣級優秀教師的她感慨道:“他從不擺架子,總跟我們說‘貼近同事才能真解難題’?!?/p>
在鄭建彬的引領下,他所在的學科組,通過共同努力,多次被評為優勝學科組,為學校捧回近二十項榮譽獎牌。他個人也先后榮獲“湖北省農村先進教師”“十堰市優秀共產黨員”“十堰好人·楷?!钡葮s譽,成為扎根深山的教育標桿。
辦公室里 總備著“談心桌椅”
在留守兒童眾多的新洲鎮,鄭建彬的腳步常踏著泥濘深入家訪,周末則化身球友與知心人陪伴成長。曾內向自卑的學生杜定權,經他引導蛻變為陽光男孩;“問題大王”楊海,也在他發掘潛能、點燃興趣后,成功蛻變并在縣級演講比賽中獲獎,最終考入重點高中。
鄭建彬還牽頭建立了“愛心包保幫扶”機制,組織支部黨員為全校留守兒童建立檔案,精準掌握情況。每周落實談心談話,傾聽心聲;每月組織關愛活動,如集體生日會、端午包粽子等,營造家庭般的溫暖氛圍。他說:“這些孩子缺的不是物質,而是關愛。我們多付出一點,他們的成長就多一份保障?!?/p>
單親留守兒童小郭曾是個讓老師頭疼的學生:性子急、脾氣暴,厭學逃課、頂撞老師,甚至語文考試交白卷。鄭建彬接班后,沒有放棄他。他先委以“課堂時間管理組長”的小責任,再逐步提升為紀律管理干部、書法課代表,賦予其價值感和歸屬感,同時,頻繁地談心、閱讀引導、學習方法探討如春風化雨。漸漸地,小郭變了,守紀律、愛看書、肯鉆研。中考時,他的語文從交白卷躍升到79分,成功升學?!班嵗蠋煕]有嫌棄我,是那些小任務讓我覺得自己有用,談心讓我明白學習是為自己?!毙」f。
同事湯守金老師說:“鄭建彬的辦公室里總為學生備著桌椅,幾天深入談心,就能讓他們心服口服?!?/p>
18年,累計助力1200余名學生飛出大山,有的還考入清華、武大等名校。鄭建彬的欣慰與遺憾交織:最大欣慰是“孩子成國之棟梁”,最大遺憾是“山東雙親難盡孝”。但提及未來,他目標清晰:“繼續扎根講臺,為更多山里娃點亮希望之光!”回望2007年,他想對年輕的自己說:“你選擇的路已繁花似錦?!?/p>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