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胡長幸
通訊員 劉逸靈
9月2日,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東湖高新區關于打造新時代創新創業高地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及《東湖高新區關于打造新時代創新創業高地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根據《行動方案》,光谷將實施“創新原點引領、創業成本降低、創業風險共擔、創業活力激發、服務效能提升”五大行動,力爭到2027年實現四大“高價值”目標,讓科研人員、大學生更加能“輕裝上陣”。
這四大目標為:關山大道片區成為華科大科技成果轉化共聚原點;累計培育500家技術壁壘高、市場潛力大的硬科技創業企業,孵化5家獨角獸或潛在獨角獸企業;各類創投基金累計投資400家高水平創新創業企業,建成20家高質量專業孵化器;累計組織創新創業活動不低于300場,打造全國首個AI全棧式雙創服務平臺。

關山大道將現“華科大師生創業‘第一站’”
東湖高新區科創局負責人透露,為降低成本,《若干措施》明確在創新創業全生命周期關鍵環節與重要階段給予資金支持,并支持不同市場主體新建類型多樣、匹配需求的孵化器,引導傳統孵化器提升專業運營、技術服務與投融資能力,為創業者提供全要素扶持、一站式服務,實現未來產業孵化器全覆蓋。
“以關山大道片區改造為例,我們對每個孵化載體3年累計最高支持500萬元,就是要讓這里成為‘樓上創業、樓下生活’的孵化高地。”該負責人以汽發社區“原點智繪”項目為例介紹,該項目將從華科大南門沿南北方向升級,提供低成本孵化空間與校企聯合平臺,還配套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青年公寓等生活場景,“未來這里會是華科大師生創業的‘第一站’”。
在風險共擔方面,光谷創新推出“投早投小”基金群與“撥轉股”機制,圍繞高校院所、湖北實驗室、龍頭企業等“三點四線”,構建覆蓋概念驗證、天使、VC三階段的創投基金群,力爭三年投資早期項目不少于400個、金額超10億元。以此讓創業者“輕裝上陣”。
其中,概念驗證階段每年安排3000萬元財政資金,以“撥轉股”方式支持——項目原型開發階段撥付50%,達到市場認可的技術里程碑再撥付50%,后續融資時將前期資金按約定轉為股權或退出。
針對大學生創業,光谷還設立每年500萬元專項資金,以“5+5+10”分階段模式資助明星項目:準創業階段支持5萬元,完成產品原型與首個客戶驗證后再支持5萬元,穩定經營并帶動5人以上就業后撥付10萬元。
推出“光谷創業小跟班”等四大AI應用服務
“傳統創業服務常面臨‘人力依賴強、資源匹配慢’的問題,我們的解決方案是‘線上AI+線下矩陣’。”武漢光谷金控集團相關負責人在介紹“創新創業線上服務專區”時表示,該專區按“1+4+10”思路搭建——1個服務專區整合資源,4大AI應用形成閉環,10大功能模塊覆蓋全場景。
該專區依托湖北科創供應鏈平臺強大的數據資源與健全的服務能力,為區內創新創業者提供全方位支撐。平臺匯聚了百余所高校院所、11萬余家企業及1800余家服務機構資源,整合涵蓋8500萬余篇論文、5120萬余項專利以及304萬余條專家信息的高價值數據體系,構建起覆蓋技術、人才、資金和場景等多維需求的科創生態基礎。
據介紹,4大AI應用已實現“從點子到落地”的全流程賦能:“點子生成器”能根據用戶背景模擬創業方向,“光谷技術淘金虛擬人”可在線解答技術難題,“技術預研導師”能生成行業分析報告,“光谷創業小跟班”則提供7×24小時創業咨詢服務。
而10大功能模塊,則是匯聚了2.2萬余條產業需求、數百款金融產品等資源與信息,創業者在這里能一鍵對接中試驗證平臺、孵化器,甚至直接提交技術解決方案。
線下層面,平臺關聯144家技術平臺、299家創業空間打造孵化陣地,定期聯動“光谷青桐匯”等品牌活動,并舉辦相關垂直領域項目路演、培訓活動,為創業主體提供多方位信息傳遞服務,鏈接對口資源。
“撥轉股”案例首現:華科大光谷概念驗證基金組建
發布會上,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總經理常學武帶來了光谷“撥轉股”機制的首個落地案例:7月1日,光谷金控、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與浩華磐澤投資公司簽約設立“喻越磐澤概念驗證資金”,三方共同出資4500萬元,構建了“社會資本:政府資金:平臺運營=1:1:1”的風險共擔機制。
“科研人員最頭疼的不是技術攻關,而是從‘實驗室樣品’到‘產業化產品’的中間環節——沒錢做樣機、沒渠道測性能、沒人幫對接資源。這正是我們搭建‘多層次資金支持體系’的初衷。”常學武介紹,此次合作中,光谷金控以“撥轉股”方式每年出資不超過500萬元支持項目,華科科技園依托喻越概念驗證中心提供全周期孵化服務,浩華磐澤則導入產業資源與渠道,“我們的核心邏輯很簡單:讓有潛力的技術被看見、敢嘗試、能長大”。
常學武表示,“撥轉股”方式讓財政資金從“無償補助”轉向“循環賦能”,既能寬容失敗,又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兩年來,我們累計入庫高校及科研團隊項目93個,從中優選39個項目進入驗證環節,其中8個高價值項目已成功轉化83項專利,技術交易額超3000萬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