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通訊員張夢石 譙玲玲)近日,話題“不要相信晚上十一點半后的大腦”沖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對此,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部主任、主任醫師楊家耀表示,22時30分入睡是給大腦最好的禮物,和00時30分睡覺的腦子相比,有著很大的健康距離。
沖動消費、自我懷疑、老想吃東西、給前任發消息……網友們表示,人一到深夜就容易干“傻事”。生命時報官方微博解釋說,這在心理學上叫“深夜效應”:白天大腦分泌的血清素有助于維持情緒穩定,深夜這種物質分泌水平會下降,情緒管理能力減弱,負面情緒被放大,容易因情緒波動造成沖動決策。
“熬夜晚睡,短期差的是狀態與氣血,長期差的是腦健康與臟腑根基。”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部主任、主任醫師楊家耀從中醫角度對“深夜智商稅”進行了解釋。他表示,中醫認為“腎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充腦”,腦的功能依賴腦髓的充養,而夜間是腎精藏納與髓化的關鍵時段。長期晚睡持續“耗傷腎精”,導致腎精不足以生髓,腦髓漸空,除認知功能退化外,還會伴隨頭暈耳鳴、精神不振等癥狀,加速大腦“老化”進程。
“22時30分入睡是給大腦最好的禮物,是遵循人體生理節律與中醫順時養生原則的科學選擇。”楊家耀主任解釋,中醫理論認為,夜間睡眠與臟腑健康息息相關,不同的時間段對應著不同臟腑的經絡運行和修復,這被稱為“子午流注”學說。亥時即21時到23時,負責協調所有臟腑功能的三焦經“上班”,給大腦送“氣血快遞”;子時即23時到1時,負責藏精氣、新陳代謝和排毒的膽經“值班”,給大腦充“精氣充電寶”。22時30分入睡,可銜接亥、子兩個時辰的臟腑功能節律,00時30分入睡,則錯過膽經藏精關鍵窗口期,易致氣血濡養不足、膽氣失養,間接引發大腦功能效率下降。
對習慣性晚睡的人群,楊家耀主任建議,可通過漸進式提前15分鐘到20分鐘入睡、夜間減少藍光刺激以促進褪黑素分泌、睡前避免攝入興奮性物質如咖啡和濃茶等措施,幫助身體逐步適應規律作息,為大腦的健康構建保護屏障。
“希望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在22時30分安心入睡。”楊家耀主任提醒,按點好好睡覺,連咖啡都能省兩杯,畢竟腦子“滿電”,無需額外“續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