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全球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加劇,但我國外貿依然保持向上向好勢頭。記者在多地調研時發現,部分對美出口企業信心恢復,東盟、歐盟市場依舊保持穩定增長。外貿企業正通過“市場拓新、賽道轉新、鏈條延新”尋找新增量,釋放新動能。
市場拓新
外貿版圖不斷擴大
記者來到深圳一家主營對美市場的跨境電商物流企業時看到,工作人員正忙著給客戶提供長期報價。中美24%關稅再次暫停90天消息落地后,客戶下單更為積極了,開始規劃長期出貨。
德威國際貨運代理(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操作部經理 吳超:我們的很多客戶對于未來的預期更加平穩,降低了對關稅波動的擔心。
企業信心的回暖,在港口也得到了印證。來到深圳鹽田港時,記者看到數十條巨型貨輪正緊張裝卸。眼前這艘滿載的貨輪即將駛向美國紐約港。作為全球最大單體集裝箱碼頭之一,鹽田港承擔了全國超四分之一的對美出口貨量。
鹽田國際商務部副總經理 龐凝:今年我們一共新增了12條新航線,這12條新航線其中有6條是去美國,4條去歐洲,還有2條是亞洲的新航線,為企業出海提供了更多的航班選擇。
不僅美國航線在擴容,歐洲和亞洲航線也在同步增加。港口實時地圖上,20個深水泊位幾乎全部滿負荷運轉,預計當天操作量接近6萬個標準箱。在鹽田港附近的一處集散倉庫里,記者發現分揀出的貨物多為歐洲訂單。
深圳市樂天集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樂告訴記者,公司整體貨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九成,其中歐洲訂單增長最快,東南亞和南美市場也保持兩位數增幅。
不僅是傳統物流企業在拓展新興市場。位于深圳龍華區的一家跨境電商公司,今年也主動出擊,對產品結構進行了調整,把產品從低附加值的3C配件轉向儲能和車載戶外品類,同時還調整了市場的布局。
沃德豐科技聯合創始人 鄧文榮:為平衡企業經營風險,在歐洲等進行了重點布局,以前主要以北美為主。
多重調整讓企業實現了快速增長。今年7月,公司業績創下歷史新高,單月銷售額同比增長70%。
賽道轉新
新興領域找增量尋動能
市場在拓新,產品也在“轉賽道”。記者在調研中發現,越來越多外貿企業不再滿足于原有的“單一賽道”,而是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拓新的增長點。
當記者來到位于深圳龍崗區的一家外貿企業時,研發團隊正對一款泳池清潔機器人進行算法測試。
深圳市省油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梁海寧:機器人在水池池底,它會有一個比較強的干擾,導致泳池清潔機器人建圖建得很不精準。我們想了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增加超聲波傳感器的數量跟精度,另外一個是強化建圖算法。
其實,這家企業在儲能電源賽道已經積累了相當份額。如今,正是依托電池安全、充電便利等優勢,再結合人工智能研發團隊,才有了進入泳池清潔機器人市場的底氣。
梁海寧告訴記者,全球私人泳池數量正在快速增加,美國是最大市場,歐洲、東南亞和拉美同樣在快速增長,這讓他們對未來市場充滿信心。
在深圳,不少外貿企業依托產業鏈升級開辟新賽道,而在浙江義烏,也同樣如此。在義烏國際商貿城,記者看到一批人工智能賦能的新產品正成為海外采購商的“新寵”。
伊朗采購商 薩賈德·阿齊茲:這次來義烏,最直觀的感受就是AI產品確實多了不少。現在客戶需求變了,義烏這邊的反應速度很快,產品更新特別及時。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對東盟、歐盟、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分別增長9.7%、4.3%和5.4%。多元市場拓展與新賽道培育的增長點,正不斷為我國外貿注入更持久的新動能。
鏈條延伸
風電出海跑出“加速度”
從小商品到大裝備,外貿不僅在市場上拓新、產品上轉新,更在全產業鏈條上實現延伸。記者在長三角調研時發現,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裝備正整體“打包出海”。
在南通海門東灶港碼頭,工人們正在繁忙作業,記者看到60件大型風機塔筒正在吊裝上船,這批高端裝備將啟程遠赴澳大利亞。
南通海門區東灶港口公司安全技術科科長 鹿峰:截至目前,從我們碼頭出口的風電設備超過130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60%。
記者沿著港口一路走到這家風電葉片制造企業,眼前一支長達123米的葉片正在成型,工人們正緊張作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順應全球整機大型化、輕量化趨勢,他們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這款“海上巨翼”一經推出,便迅速贏得國際市場的新訂單。預計今年產值將突破60億元。
南通海關駐海門辦事處綜合科科長 殷益宇:今年1至7月份,南通地區出口各類風電產業鏈裝備共計76.45億元,同比增長238.87%。
如果說南通的“巨翼”代表著產品升級,在鹽城大豐,記者看到的是更完整的產業鏈條。這個科技車間內,一排排風機機組正在組裝,從葉片、齒輪箱到控制系統一一對接,展示了全鏈條的協同蓄力。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目前已具備年產風電機組1200臺的能力,出口覆蓋47個國家,數量占全國一半。目前已有12款風電機組獲得國際環境產品聲明認證。
記者注意到,從港口的繁忙出貨,到車間的研發突破,再到產業園的鏈條協同,江蘇正在把風電全產業鏈整體“打包出海”。面對海外嚴格的技術門檻,當地企業與科研平臺正加緊合作,以海上風電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培育風電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總臺央視記者 劉穎 林杉 朱平 唐高林 義烏融媒體中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