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宣傳周啟動。數字經濟時代,怎樣綜合治理內卷式競爭?反壟斷執法如何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5年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宣傳周啟動儀式暨第十一屆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國際論壇開幕式昨天在北京舉行。今年宣傳周繼續以“統一大市場 公平競未來”為主題。
這里面的關鍵詞,就是公平競爭。在本屆國際論壇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介紹,近年來,我國緊緊圍繞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取得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公平競爭法律體系更加完備。
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全面修訂,《公平競爭審查條例》頒布實施,一系列規章指引制定出臺,進一步筑牢了公平競爭的法治基礎。 競爭領域制度性開放不斷深化。目前,我們國家已經與37個國家和地區反壟斷執法機構簽署了合作文件,在19個多雙邊自貿協定中設立競爭政策專章,不斷拓展競爭領域開放深度和廣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五五”期間,監管部門如何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怎樣為經營者專注創新、大膽創新保駕護航?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執法一司司長范磊透露,將進一步健全有利于創新的競爭規則制度,完善與創新相關的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指南指引,進一步營造有利于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
范磊:密切關注半導體、工業軟件、平臺經濟等科技前沿領域競爭狀況,加強數字技術在反壟斷執法中的應用,著力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抑制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為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營造良好環境。
在創新環境下,反壟斷司法工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朱理表示,保護創新重在激勵與約束的動態平衡,人民法院要準確把握保護創新和維護公平競爭之間的平衡。
朱理:一方面要強化對知識產權的充分保護,讓創新者得到激勵,市場保公平,公眾享成果,以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助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知識產權濫用的審查和規制,運用經濟分析工具量化金融損害,形成對知識產權濫用的有效約束機制。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彭文皓認為,要建立健全常態化機制,通過制度化、持續性的方式,讓反壟斷執法從事后查處,向事前預防、事中監管延伸,努力實現全領域、全流程監管覆蓋。另外,針對不同領域競爭各具特點的現狀,反壟斷監管也需跳出“一刀切”的模式,積極探索常態化、精準化、梯次化手段。
彭文皓:在常態化方面,筑牢法治根基,穩定市場預期;在精準化方面,結合各領域特性定制監管方案。比如對創新密集型行業,高度關注專利技術濫用。對傳統行業關注價格同盟、劃分市場。在梯次化方面,綜合運用彈性工具平衡規范與發展,保障競爭與創新的良性互動。
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跨國企業全球布局,新興市場快速崛起,都在重新定義著競爭的內涵與邊界。國務院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委員會專家咨詢組組長王利明表示,平臺企業通過“數據+算法+生態”的三位優勢,已經形成新興市場結構,從全球競爭治理角度看,主要面臨兩大挑戰:
一是新型競爭違法行為成為全球性的難題,超級平臺在毫秒之間完成價格協同,將價格歧視包裝成個性化的推薦。 二是隱形市場壁壘依然存在,當技術標準、環保要求等看似中性的措施被當作貿易壁壘,當算法推薦、平臺規則成為排斥競爭的工具,就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損害了全球統一大市場的構建。
挑戰中孕育著機遇,為攜手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競爭治理體系,王利明建議要堅持高標準制度建設,完善全球競爭規則體系;堅持高質量執法合作,提升跨境監管效能;堅持高水平開放共享,促進全球市場融合。
王利明:建議在G20、APEC、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下建立數字經濟競爭工作組,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算法透明度標準和數據治理規則,建立全球數字經濟競爭沙盒,為各經濟體、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提供創新試驗的空間,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新型的監管模式。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表示,“十五五”期間,市場監管總局還將持續完善公平競爭法律規則,為各類經營主體打造更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積極回應經營主體關切,全面落實新修訂的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
羅文:我們將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并重,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的監管執法,依法查處削弱行業整體競爭力、破壞產業發展生態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堅決防范非理性競爭,讓劣幣失去空間,讓良幣贏得市場。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總監王鐵漢指出,當前中國正在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這個大市場是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同臺競技的大市場,也是面向全球充分開放的大市場。接下來,市場監管部門將縱深推進整治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專項行動,依法查處一批重點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
王鐵漢:同時,我們要嚴格打擊侵犯商業秘密、仿冒混淆、惡意詆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以良好市場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活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