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烽火硝煙里
走來這樣一群人
他們是抗日先鋒
也是人民教師
至暗時刻
他們依然堅守本心
革命不忘教育
教育即是革命
為民族傳遞希望
革命烈士楊靜娟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革命烈士楊靜娟
曾是舟山馬岙小學(現馬岙中心學校)教師
1941年被叛徒出賣
犧牲時年僅17歲
面對日軍酷刑
她只說了一句
“中華女兒有骨氣,寧死不屈”
馬岙中心學校的學生們緬懷祭奠烈士。新華社發
直至今日
馬岙中心學校的師生們
依然深刻緬懷這位老師
無論什么時代
中國人骨子里的氣節不能丟
家國不能忘
革命烈士徐嬰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革命烈士徐嬰
曾推動創辦寧波鄞縣古林補習中學
1944年壯烈犧牲前
他心心念念的還是學生
“只要還有一個學生,抗日教育就不能停”
徐嬰犧牲后
學校不少師生加入了新四軍
向日寇英勇作戰
80多年過去了
徐嬰“讀書不忘救國”的遠大志向
依然激勵著一代代學子
張印通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
八一三淞滬會戰繼起
浙江嘉興地近前線
常受敵機轟炸侵襲
時任浙江省立嘉興中學(現嘉興一中)校長張印通
秉持“救國”信念
帶著學生一邊抗戰一邊學習
金庸為母校嘉興一中題詞中感念張校長恩情。新華社發
身教重于言教
樹勤奮同仇的榜樣
傳播先進思想
保存青年先進力量
1992年金庸重返母校
淚灑恩師像前
“感懷昔日情,恩德何敢忘”
“三衢名師”林科棠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三衢名師”林科棠
在抗戰全面爆發后
依然堅守教育陣地
出任浙江省立衢州初級中學(現衢州一中)校長
他教導子女解民間疾苦
其女林維雁
遂成杰出共產主義戰士
他引導學生抗日救亡
創作了多所學校校歌歌詞
“哪怕世界狂濤,哪怕頑敵兇暴
同學們,增進智能,負起責任,
期把我國家重新建造……”
浙江省立衢州初級中學師生(現為衢州一中)經常在《戰時中學生》刊物上發表鼓舞抗戰的文章。新華社發
如今
走進衢州一中校史館
林校長的教誨猶在耳畔
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
已融進年輕一代血脈
記者:俞菀、顧小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