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9月10日,據消費者反映,施華蔻一款燙發產品包裝盒上的發質說明對于“Virgin Hair”的翻譯欠妥,“Virgin”也有“原生的”意思,為什么一定要翻譯成“處女”。
記者聯系到施華蔻官方客服,對方回應稱此前一日已將該情況反饋至公司,目前尚未得到進一步回復。(據9月10日封面新聞)

“Virgin”在英語中的確有“處女”之意,而據業內人士說,在美發行業,“處女發質”是一個特定術語,通常指未經過燙染漂等物理、化學處理的頭發,那么,覺得這個詞有問題,是消費者太敏感了嗎?其實不然。
就算這一“專業術語”在業內再怎么普及,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都是既陌生又容易引發歧義的。“處女”一詞帶有濃厚的道德評判色彩,將其用于發質描述,是強化不必要的性別標簽的做法。正如消費者所言,“原生發質”“未燙染發質”之類的翻譯明明就更加客觀好懂,非要翻譯成“處女”顯得不合時宜、情商很低,既缺乏對社會思潮的洞察,也沒有充分尊重女性消費者的感受。
“處女發質”這一說法很可能是仿照“處女作”而來。“處女作”一詞常見于文學、影視、藝術等領域,指的是某位創作者首次公開發表的代表性作品,是新文化運動期間進入中文語境的“外來詞”,其運用和傳播比“處女發質”更廣泛,但也帶有鮮明的文化和歷史局限性。一直以來,也總有聲音認為這一說法已跟不上時代,呼吁將其逐漸從公共語境中淘汰。
2025年5月,導演李玉在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頒獎典禮上提出,將“處女作”改稱“首作、開山之作、開刃之作”等倡議,得到不少女性贊同,體現了女性權益意識的提升,以及語言文字在時代中的更迭創新。
施華蔻作為國際大品牌,本應擁有更加強烈的性別平等意識,敏銳察覺社會觀念和氛圍的變化,積極規避不必要的爭議,而不是停留在陳舊的語言體系里自我陶醉,在細節上給消費者添堵。
近年來,品牌因不尊重女性而“翻車”的案例屢見不鮮。內衣品牌Ubras曾打出“一個讓女性輕松躺贏職場的裝備”的廣告語,最終遭遇抵制,也被相關部門處罰;寶潔官方公眾號曾發文稱“女人腳臭是男人的5倍”,捏造數據、丑化女性以推銷產品,自毀口碑,最終刪文道歉。
可見,在社交媒體時代,品牌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公眾的密切關注,提高敏銳度,增強同理心是必修課,一方面,要盡量摒棄帶有刻板印象的語言,另一方面,要緊跟時代步伐,關注社會思潮變化,尊重不同群體的感受。
語言是社會觀念的一面鏡子。有時候,換個詞并不難,難的是放下根深蒂固的偏見,拿出坦誠尊重的真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