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武漢9月11日電 (記者王郭驥)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主要參與內循環向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轉變,從大規模增量擴張向存量提質增效轉變,從傳統粗放式向綠色低碳轉變……9月10日,記者從“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武漢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上獲悉,“十四五”以來,武漢經濟實現從“復元打平”到“跨越2萬億”的轉折性變化,地區生產總值每年躍上一個千億臺階,經濟總量穩居全國城市前十、中部第一。
武漢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全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建成1家國家實驗室,重組、新建2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建成8家湖北實驗室,建成和在建10個大科學裝置。同時,加快構建“965”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網絡安全等產業蓬勃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2024年,武漢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達50%,近三年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
“十四五”期間,武漢推進實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280個,預計累計完成投資3.38萬億元。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投入試運行,合肥至武漢段加快建設;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建成投用,花湖機場新開12條國際貨運航線,17條低空航線投入運營;中歐班列線路拓展至58條,輻射亞歐大陸40國120城,獲批全國14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之一。202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4033.5億元,年均增速為10.7%,被評為全國推動外貿穩定和創新發展成效明顯的十個城市之一。
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錨固“北峰、南澤、中都會”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城市“多中心、組團式”空間格局逐步完善。“十四五”期間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464個,建成340個完整社區,延慶里等50余處歷史建筑得到保護修繕及活化利用;民生支出逐年增加,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8.8%,更多資源資金“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
武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持之以恒推動綠色轉型,城鄉生態底色更加靚麗。長江武漢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武漢城區江段江豚現身40余次、近300頭次;1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166個湖泊水質穩定向好,劣V類湖泊連續四年保持清零;武昌區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華中首個碳普惠運營平臺推動建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