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李慶
近年來,武漢市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市,9月10日,武漢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在武漢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前四年,武漢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67萬億元,年均增速7.1%;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5070億元,居副省級城市第4;制造業和軟件對全市稅收貢獻超四成;工業投資總量突破兩千億元,占全市投資比重接近1/4。今年1-7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4%,較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速11.1%,連續1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作為科技強市,武漢科技產業融合實現新突破,建成2家國家級、7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打造21家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7家入選國家級培育名單,培育11家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在高端芯片、工業母機、醫工交叉、人形機器人、北斗通導遙一體化、新材料等前沿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賦能產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武漢具有武漢特色優勢、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光電子信息、“武襄十隨”汽車兩大先進制造業集群,4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躋身國家隊,6個主導產業產值過千億元。汽車、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轉型提質,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50%,獲批全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獲批全國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城市,軟件、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商業航天、綠色船舶等產業規模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其中,軟件業務收入增速近三年在全國14座軟件名城中穩居第一。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實現年均16%的高速增長,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突破90%,會上透露,武漢正深入實施未來產業創新發展五大工程,腦機接口、量子科技等13個細分領域加快布局。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重要戰略選擇,武漢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5G基站達到5.65萬個,較“十三五”末增長4.5倍;算力總規模突破5300P,運載力指數居全國前3。數字化轉型全國領先,建成1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10家卓越級智能工廠、2家“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等系列國家級數字化平臺,“未來工廠”四級梯隊加快建設,建成300條數字化產線、122個智能化車間、30個標桿智能工廠、3個數字領航企業。高標準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全面擁抱“人工智能+”,培育垂直行業模型超40個,人工智能加速滲透到制造、交通、醫療、教育等眾多領域。
在民營經濟方面,企業總數突破117萬戶、較“十三五”末翻倍,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8.4%,較“十三五”末提高8.1個百分點。武漢深入實施種苗培育工程,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培育規上工業企業370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48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22家,分別較“十三五”末凈增752家、336家、12家;新增首批“未來之鷹”企業30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