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9月10日,羅永浩在個人社交平臺吐槽西貝,稱店內菜品幾乎全是預制菜,價格貴,直言“實在太惡心了”,引發熱議。
隨后,西貝宣布向全社會開放后廚參觀,并在官方微博公布“作業指導書”,公開回應爭議。

眾多媒體記者進入其后廚直播,卻掀起了“幾乎全是冷凍食材”的批評聲浪,讓西貝陷入了“自證變自曝”的窘境。創始人賈國龍稱,西貝連續2日營業額掉了100萬元。
中國藍新聞報道,西貝餐廳肉夾饃的饃塊與肉都放在冷柜中,切配炒制后出餐,廚師承認部分菜品存在隔夜情況,冷凍的羊排煮好后,賞味期是三餐。

潮新聞記者探訪西貝杭州一門店后廚,發現西貝號稱賣出1100萬份的兒童餐,雞翅和西蘭花都是冷凍包裝,雞翅保質期9個月,西蘭花保質期24個月。

澎湃新聞實探上海一家西貝餐廳后廚,發現“草原嫩烤羊排”的食材為速凍生制品,“蔥香烤魚”是腌制過的冷凍魚,“完熟番茄牛肉醬”會連包裝袋一起放在水中加熱后使用。


這些細節持續引發網友一波波激烈議論。批評者認為西貝自曝其短,老板高喊“沒有一道是預制菜”,后廚拿出的全是冷凍食品,指導書里放眼望去,多是“冷凍”“解凍”“復熱”“預腌制”,這與消費者心中的“新鮮現做”根本不是一回事;
支持者則認為商場餐館不能用明火,很多都是中央廚房預先處理食材,門店再加工,干凈衛生且能保證上菜速度,不應被簡單扣上“預制菜”的帽子就全盤否定。
問題的關鍵非常明確,在預制菜這件事情上,官方定義和大眾認知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稱“沒有一道是預制菜”,依據是相關部門標準:中央廚房制作的半成品、凈菜等不屬于預制菜。但羅永浩和不少網友都認為,保質期數月甚至兩年的冷凍食材包就是“預制菜”,哪怕是中央廚房制作,也應該是新鮮原料,當天配送,現場炒制,帶著鍋氣端上桌。其實,大家并不關心中央廚房和門店廚房如何分工,只關心自己花不菲價格吃到的,究竟是“剛做好的菜”還是“剛熱好的菜”。
這種認識差異,讓西貝在口碑和人心上就先輸一局。不少家長都表示,此前沖著他們家干凈、衛生的兒童餐去吃,現在發現,兒童餐的西蘭花可能比自家孩子年紀還大,以后就不太想去了。這是切切實實的消費者心聲,西貝再怎么在氣頭上,也該好好聽進去。
預制菜當然不是洪水猛獸,中央廚房配送更是大勢所趨。但消費者去餐廳吃飯,尤其是支付較高價格時,期待的不僅是衛生和吃飽,更包括新鮮食材的本味、廚師手藝的溫度、即時烹飪的香氣,乃至“被用心對待”的心理體驗。
西貝或許在法律層面并未違規,也絕不是唯一一家這么做的餐館,但餐飲不僅是標準化生產,更是情感消費和信任消費。如果面對質疑,總是擺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態,一味強調自己合乎國家標準,缺乏與消費者的共情能力,沒有站在食客立場去思考,如何讓大家吃得安心開心、物有所值,就很難在輿論的驚濤駭浪中挽回頹勢。
這場論戰最后是否會走向對簿公堂,尚不可知,但比起召開“1.8萬人羅永浩作戰大會”,西貝當務之急是放下身段,回歸理性,認真傾聽顧客和網友的真實反饋,搞清楚大家究竟是對什么不滿。是預制作食材過多導致口味不佳,是價格與品質不匹配,還是冷凍食材保質期過長讓人缺乏安全感?只有了解這些,才能清楚明白地解釋,有的放矢地改進。開門做生意,謙卑心態和服務精神不可或缺,要把顧客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是總在抱怨顧客不理解自己。
在這場風波中,“老鄉雞”門店因對菜品加工等級明確劃分標注,把餐廳現做、半預制、復熱預制標得簡明易懂,受到網友稱贊,意外躺贏,可見,大家并不是不講道理地反對“預制菜”,而是希望能看得清楚、買得透明、吃得踏實。這一點,西貝們真的可以學一學。相關部門也要從輿論中讀出期待,從法律法規、產品標準上,對“預制菜”進行細化領域、細分品類,讓明示成為行業規則,讓監管更加精準有力。
“預制菜”從來都不是原罪,缺乏透明與共情才是。這場風波與其說是對某個品牌的聲討,不如看作是一次廣泛的消費者覺醒:人們越來越關注吃進嘴里的東西究竟從哪里來、如何制作,希望擁有充分知情權和選擇權。餐飲行業的未來,必然離不開標準化的操作與效率的提升,但唯有將消費者的期待和體驗置頂,用透明回應關切,用誠意重建信任,才能真正走得長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