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紀錄片《話說長江》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跡。它第一次用視聽手段完整、全景式地展示長江,那獨特的聲音,成了一代人共同的長江記憶。” 9月13日,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視聽長江” 網絡傳播周啟動式的舞臺上,《話說長江》主持人陳鐸、《再說長江》總編導李近朱聚首舞臺,用跨越時空的對話,展現“視聽長江 詠傳文脈”的堅守與創新。
以“傳心意”之聲,啟長江視聽傳播先河


當《話說長江》熟悉的片頭音樂響起,聚光燈緩緩聚焦舞臺中央,86歲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朗誦藝術家陳鐸緩步走上臺。他白發蒼蒼,精神矍鑠,仿佛帶著觀眾瞬間穿越回四十年前。
“您可能以為,這是大海,這是汪洋吧?不,這是崇明島島外的長江!”“長江就是從這起步,昂首高歌,飄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熟悉的畫面與聲音,勾起了現場不少觀眾的回憶,有人輕輕跟著哼唱,有人眼中泛起淚光。
當屏幕定格在長江源頭的壯闊畫面,陳鐸老師開始分享那段難忘的創作經歷。“剛才大家看到的是我和虹云同志主持的大型系列片《話說長江》開篇的片段。”他話語親切自然,瞬間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當年電視機剛剛普及到千家萬戶,人們對于我們的母親河是又熟悉又陌生。我們怎么來講好長江故事呢?”
陳鐸回憶,當時創作團隊人數不多但熱情很高,最終確定了“跟朋友聊天”的敘述基調。“觀眾朋友在家里把電視機一開,我們連招呼都不打,就到了朋友們的家里去了。我們不能當教師爺那樣居高臨下,而要像和朋友坐在一條長板凳上,摟著肩膀,說這說那。”這種平等、親切的交流方式,也讓節目組收到了成麻袋的觀眾來信。
他還特別分享了片中“一滴水”畫面的深刻寓意:“它是宏偉的長江交響樂當中的第一個音符,是長江萬里行的第一個腳印。”這滴水匯聚成流,奔涌入海,縱使歷經險阻也毫不畏懼,這種精神也正是團隊創作的初心與支撐。
陳鐸說,41年前講述長江,如今技術更先進,長江的新故事不斷涌現,“觀眾是不是還需要聽我們講長江的故事呢?顯然是需要的,而且可以說比我們那個時候更加需要。”他寄語“后浪”,利用好新手段把新的長江故事講得更好。陳鐸老師的話語落下,現場掌聲久久不息。一部經典,一代人的記憶,一份跨越時空的深情,依然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
以“見人”之鏡,續長江影像時代新篇
《話說長江》在20世紀80年代,第一次用鏡頭對長江進行了全景展示,激發出人們愛國主義熱情!改革開放的中國每一天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變”字,讓電視人扛起攝像機再次走向了長江。于是,有了21世紀初的一部新的長江影像記錄——《再說長江》。


《再說長江》總編導李近朱接過 “長江故事”的接力棒,他一開口就將觀眾帶入20年前的探源之旅:“今天看著長江影像流淌,20 年前踏上各拉丹冬姜根迪如的場景,又清晰地浮現在眼前。”他回憶,當時攝制團隊在高原上“一口氣走一步”,每個人都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但為了 “滴落在億萬人心里的那一滴水”,大家咬牙堅持,最終拍下了 “長江第一滴水”。李近朱深情地說:“那滴水像乳汁一樣哺育整個長江,這份責任與榮耀,是我們電視人最珍貴的印記。”
作為從《話說長江》到《再說長江》的親歷者,李近朱見證了長江影像傳播的變與不變。他說,《話說長江》創造了中國電視領域的三個“文化符號”:首次開啟“話說”體紀錄片形式,首次在紀錄片中啟用主持人,還根據片頭音樂推出了成為長江 “音樂名片”的《長江之歌》。
更重要的是,從《話說長江》到《再說長江》,創作觀念實現了從“拍景觀”到“見物更見人”的轉變。“我們不再只聚焦長江的自然風光,而是通過鏡頭展現人與自然、人與經濟、人與文化的多元互動,讓觀眾看到一個更鮮活、更立體的新長江。” 李近朱感慨,如今進入全媒體時代,視聽手段更豐富、產品更多彩,但中國電視人“守正創新” 的初心不能變,“新時代的傳播者們,要用正能量、大流量的視聽精品,繼續講好長江文化故事!”
以視聽之韻,繪長江文脈多彩畫卷
活動現場,新時代視聽創作者沿長江流域,自西向東接力講述羌藏、巴蜀、滇黔、荊楚、湖湘、贛皖、吳越七大區域文化的視聽作品,展現長江文化 “各競其秀、燦若星辰” 的生動圖譜。
青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牟潔講述如何以雪豹、藏毯為載體,用短視頻記錄長江源頭的生態之美與羌藏文化肌理。

四川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楊暢娓娓道來三星堆與視聽技術結合,讓古蜀文明 “活” 起來的生動實踐。

貴州電視臺主持人胡丹分享了“村超”“村T”如何通過視聽語言煥發新生,展現滇黔文化的活力與國際傳播力。

湖北廣播電視臺主持人阿喆以曾侯乙編鐘為切入點,講述荊楚文化的浪漫與厚重。

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王堯,講述湖南依托流量平臺,推動湖湘文化走向全球。

江西電視臺主持人林淑云通過紅色視聽作品,講述贛皖大地的紅色文化。

短視頻創作者邱石則以園林、昆曲為核心,號召大家用鏡頭傳遞江南雅致韻味。

四十余年歲月流轉,從《話說長江》到《再說長江》,再到如今的 “視聽長江”,三代傳播者用鏡頭與聲音,將長江的故事代代相傳。時代在變,技術在變,但視聽工作者傳播長江文化、賡續長江文明的使命永遠不變!
長江云:孫俊、胡傲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