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家政”謝學會(右一)陪伴獨居老人史愛華(右二)用餐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周萍英 通訊員張樂昕 張晶)9月12日上午9點,54歲的謝學會提著剛買好的菜,走進湖北襄陽襄州區鐵四院清和園小區。她住在600米外的清氣園,這一天是專門來給88歲的獨居老人史愛華做一頓午飯。8天前,兩人還只是同一個社區里的陌生人,如今卻因一頓家常飯結下了溫暖的情誼。
這一切,源于鐵四院社區正在推廣的“鐵家政”便民服務。金華街道鐵四院社區是一個以鐵路退休職工為主的熟人社區,鄰里關系密切。近年來,在襄州區委社會工作部的支持下,襄州區社會工作者協會與鐵四院社區共同發掘出60多位居民骨干,培育出“鐵喇叭”“鐵鄰居”“鐵護苗”等30多支社區社會組織,逐漸打造出“鐵管家”這一基層治理服務品牌。
今年6月,協會與社區進一步推出“社區搭平臺、能人來服務、居民享便利”的互助新模式。“面對社區老齡化現象,我們特別引入‘低齡老人幫助高齡老人’的理念。”襄州區社會工作者協會會長張立紅介紹道。“鐵家政”便民服務隊便由此成立。隊伍由具備水電維修、管道疏通、養老護理等專長的社區居民“能人”組成,通過“群眾點單、社區派單、能人接單、專人回訪”機制,以低于市場價5%–20%的公益價格,為高齡、獨居、殘疾等群體提供可靠的生活服務。
88歲的獨居老人史愛華是首批受益者之一。“社區食堂的飯菜有時不合口味,自己上下樓買菜做飯更是力不從心。”史愛華想聘請一位家政人員,因市場報價偏高一直未能如愿。經過“鐵家政”負責人舒星星的協調,同樣住在該社區的謝學會接下了這個任務。“做飯我拿手,能幫上老人家,自己也多份收入,挺好的。”謝學會一邊切著青椒一邊說。當天中午,她為史愛華準備了三菜一湯,葷素搭配、營養豐富。
“小謝除了做飯,還幫忙收拾屋子,現在家里人都放心多了。”史愛華滿意地說。恰逢她的妹妹和妹夫專程從襄城區前來探望,得知姐姐的吃飯問題終于解決,不禁連連稱贊:“姐姐真是住到了一個好社區!”
9月5日,家住清逸園的80歲陳書蘭老人也找到了合適的鐘點工,協助她一天兩次注射胰島素,還能幫忙買菜、做飯和打掃衛生,這位鐘點工的丈夫也是一位鐵路職工。
“物業服務從室外延伸至屋內,便民服務從普遍走向精準。”張立紅表示,下一步,襄州區社會工作者協會將推動更多公益資源下沉社區,讓“鐵家政”成為社區治理中為民辦實事的生動品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