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進入考場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國倩攝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國倩 張靜嫻 實習生 涂媛媛
9月13日,2025年下半年全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開考。本次考試武漢共有7.28萬名考生報考,較去年同期的9.14萬名減少1.86萬名。
這已是教資考試報名人數連續第三年下降,在2023年迎來拐點前,則是持續十余年的連續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現象并非孤例,也在國內其他多個城市出現。
對此,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羅祖兵表示,人數下降主因是教師資格認證方式多元化,統考人數減少并不代表持證總人數下降,而是認證制度優化和考生選擇更理性的體現。
拿到教資的人未必減少
羅祖兵介紹,當前教師資格證認證方式已實現多元化,有相當一部分準備拿教師資格證的考生并不需要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就能拿教師資格證,因此他們就沒有被計入報考全國統一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總人數中。
2020年,教育部印發《教育類研究生和公費師范生免試認定中小學教師資格改革實施方案》,其中規定:“招收教育類研究生、公費師范生的高等學校從2021年起,可參加免試認定改革。實施免試認定改革的高等學校應根據培養目標分類對本校教育類研究生、公費師范生開展教育教學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的2021屆及以后年份畢業生可憑教育教學能力考核結果,免考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部分或全部科目。”“這就是說,教育類研究生、公費師范生不用參加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他們只需參加所就讀的高校組織的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考核就可以拿到教師資格證。”羅祖兵說。
2017年,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規定“通過第二級認證專業的師范畢業生,可由高校自行組織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工作。”在羅祖兵看來,近幾年,各大學的師范專業都非常重視師范專業認證,并不斷加強專業建設,而且絕大多數師范專業都通過了國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師范專業二級認證。于是,在這些專業就讀的師范生就不需要參加全國統一教師資格證考試。
2023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俗稱“國優計劃”),支持以“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選拔專業成績優秀且樂教適教的學生作為“國優計劃”研究生,這些研究生都來自非教育類專業,同樣享受免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認定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簡稱免試認定)改革政策。
“可以說,當前參加全國教師資格證統一考試的,主要是大學的非師范類專業學生以及社會考生。和以前所有大學生想要拿教師資格證都得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相比,報考人數必然會減少,但這不意味著最終拿到教師資格證的人數在減少。”他說。
組團報考的考生仍很多
總體報考人數在減少,但對不少個體來說,考教資仍是熱門選擇。
“我考教資就是想給自己多鋪一條路。”在中南民族大學考點外,走出考場的漢語言專業學生王廷說,不管以后是想進學校當老師,還是找教育相關的工作,有這個證心里就更有底,“家里人也很支持,說多一個證以后選擇就多一分。”
王廷所在寢室的另3名室友,也和她一起參加此次考試,大家晚上互相抽背知識點,周末一起刷真題,比自己學更有動力。“我們都覺得漢語言專業和教育行業適配度高,考教資能拓寬未來選擇。”同學們說,其實她們所在的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考教資的同學也特別多,有不少組團報名的寢室。
參考的中南民族大學學生馬志娜的想法則有所不同——因參加過暑假支教,她喜歡上了當老師。“未來我想站在講臺上,給孩子們帶去更系統的知識。”她說。
也有不少人在投入備考后又放棄。“翻了很多經驗帖,發現現在教師招考要求很高,一些熱門地區校招時僅招部屬師范生和雙一流大學研究生,社招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大三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小馬(化名)說,她于是放棄了教資考試,將精力投入考研和實習中。另一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小奇(化名)說,得知中小學教師資格實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冊,她在慎重考慮后放棄了參加教資考試,“家人希望我做比較穩定的工作,但我的個性更喜歡探索、挑戰。與其考一個只有5年使用期的教師資格證備用,不如學好自己的專業,早進行業鍛煉,也許更有發展前景。”
“近兩年學前教育等規模開始萎縮,這也影響了部分人的決策。”羅祖兵說,不過,教育行業每年還是吸收大學畢業生最多的行業,依然是不少大學畢業生的理想就業領域,如在武漢東湖高新區,2024年、2025年招聘新老師的人數均超過800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