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浩蕩潤荊楚,古城新韻綻芳華。9月15-16日,“視聽長江”網絡視聽創作采風行奔赴荊州。荊州古城墻磚瓦講述千年史,博物館文物喚醒文明記憶,麋鹿苑生靈展現生態美……開啟了一場品文化、探生態、賞古韻的采風之旅。

融“文化”凝魂
千年文脈滋養城市發展底蘊
9月15日,“視聽長江”網絡視聽創作采風行走進荊州博物館,踏上楚文化的探訪之旅。

荊州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楊開勇介紹,荊州博物館位于荊州古城西門內,始建于1958年,已經發展成為集陳列展覽、宣傳教育、藏品收藏保護、考古發掘研究,古城古建保護、遺址公園建設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地方綜合類歷史博物館。它是古城荊州的“靚麗名片”,是荊楚文化的“藝術殿堂”,年均接待游客將近200萬,是海內外游客到荊州的必游之地。

作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這里藏品數量達到20萬件/套,國家一級文物603件/套,幾乎囊括了楚文化的所有種類和精品,是楚文化的藝術寶庫。虎座鳳鳥玄鼓造型靈動,漆色如新,展現楚人的審美意趣;秦家山出土的玉覆面,形態生動逼真,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獨一無二的孤品;張家山漢簡《秦讞書》,堪稱2000多年前的“今日說法”;青銅器展區,越王州勾劍、青銅方鑒等文物工藝精湛;還有蟾座鳳鳥羽人、雙頭鎮墓獸、楚墓出土琉璃珠等一眾“國寶”文物,讓采風團沉浸式感受荊楚文化的璀璨與長江流域的文明脈絡。

如何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在荊州博物館,不僅能觀賞文物,還能體驗到豐富的文化活動。“楚樂宮”復仿制音樂文物,再現東周楚國宮廷樂舞的藝術魅力。此外,博物館還研發了數百種文創產品,成為展示荊楚文化的載體,讓荊楚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持久生命力。

隨后,采風團來到荊州古城墻,指尖劃過斑駁墻磚,“洪武”“嘉靖”等紀年磚清晰可辨,訴說著修繕歷程;甕城、敵臺等軍事設施遺跡輪廓分明,盡顯古代城防智慧。作為我國現存延續時間最長、跨越朝代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墻之一,荊州古城墻被譽為“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這里不僅有“鐵打荊州”美譽,更流傳著曹操“奪荊州”、劉備“借荊州”等三國傳說,公安門、關羽祠等古跡讓采風團沉浸式感受三國文化。

登上賓陽樓,采風團一行遠眺荊州城:城內青磚黛瓦與城外現代樓宇相映,遠處江水奔涌,歷史濤聲回響耳畔,“城水相依、古今交融”的活力荊州盡收眼底。

隨后,采風團走進坐落于荊州古城一隅的張居正故居。院內小橋流水,亭臺樓榭,紅墻青瓦,古樸典雅,采風團在此領略古典園林之美,探尋“宰相之杰”的傳奇人生。

抖音達人@小九旅記說:“今天來到了張居正故居,登上了荊州古城墻,感受到了荊州的歷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她表示將創作更多展示長江文化的短視頻,傳播新時代的長江故事。
守“生態”煥新
自然共生繪就長江生態畫卷
9月16日,“視聽長江”網絡視聽創作采風行踏入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北石首天鵝洲——這片長江流域的生態瑰寶,是麋鹿重返自然的家園,被譽為“中國麋鹿之鄉”“中國江豚之鄉”。

保護區內,廣闊濕地綠意盎然,蘆葦隨風搖曳,清澈水塘倒映藍天白云。成群麋鹿或低頭啃食青草,或漫步、嬉戲,靈動身影盡顯生機。眼前這片水草豐美的長江故道,目前已是全球最大麋鹿野生種群棲息地,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點贊 “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的成功范例”。

湖北文旅石首發展有限公司天鵝洲分公司副總經理關健介紹:“石首天鵝洲麋鹿苑是在石首國家級麋鹿保護區的基礎上擴建而來,現在保護區有麋鹿2800余頭,長江麋鹿苑有麋鹿30余頭。在這里可以看長江麋鹿館,和麋鹿進行接觸、觀察。歡迎大家來到麋鹿苑研學、采風!”
不遠處的長江麋鹿館里,18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分設5個展廳,游客們隔著玻璃屏息凝望。作為生物多樣性寶庫,天鵝洲麋鹿苑還棲息著黑鸛、小天鵝、東方白鸛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呦呦鹿鳴” 的景致,正是長江生態保護的生動答卷。

長江江豚苑,是一處生態旅游的熱門勝地。這里擁有超過80頭的江豚種群。采風行一行來到保護區網箱處,近距離觀賞“微笑天使”在水中自由嬉戲的場景。保護區網箱內共有3只江豚,分別是天天和它的兒子萌萌、干兒子方方。幾道灰黑色的脊背劃破波光粼粼的水面,接連躍起又落下,展現出“江豚逐浪”的盎然景象。

采風團成員紛紛舉攝像機、手機,記錄下麋鹿悠閑、江豚雀躍、水鳥靈動的和諧畫面。此次采風以獨特視角定格美好,借媒介力量傳遞價值,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注入傳播動能,讓長江故事被聽見、看見、銘記。
(長江云記者 胡傲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