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地處長江與漢江交匯處,是長江文化的關鍵坐標。盤龍城、黃鶴樓等遺跡承載千年文脈,知音文化在此發源。9月13日,“視聽長江”網絡視聽創作采風團走進武漢,在這座交織著千年文脈與現代活力的英雄之城,開啟了一場融古匯今的探尋之旅。
承“古”煥新 荊楚文脈
文化瑰寶煥彩生輝
湖北省博物館是荊楚文化的“活態基因庫”,46萬余件/套藏品與千余件國家一級文物,見證著長江流域文明的發展脈絡,當之無愧是荊楚文化的淵藪殿堂。

走進湖北省博物館“楚國八百年”展廳,歷史畫卷徐徐鋪展開來。虎座鳥架鼓格外奪目,黑漆鼓架上彩繪鮮活,華麗非凡;戰國“咸魚”令人稱奇,2400年時光流逝,魚鱗紋路仍清晰可見;在“曾侯乙”展廳,六十五件青銅樂鐘整齊懸掛,鐘體鐘架氣勢磅礴,歷經2400多年穩如泰山;“越王勾踐劍” 在展柜中泛著冷光,劍刃鋒利依舊,王者威嚴撲面而來……這些國寶,或恢弘大氣,或精巧玲瓏,或充滿生活氣息,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在與歷史的對話中,感受長江文明的博大精深。

夜幕降臨,采風團一行前往黃鶴樓,開啟沉浸式夜游。不同于白天的莊重古樸,夜晚的黃鶴樓在燈光的映襯下,更添幾分靈動與璀璨。園內樂曲悠揚,亭臺樓閣彩光暈染,仙子起舞、鵝池戲水……眾人穿行其間,細品古今交融里的時光滄桑。

采訪團沿著黃鶴樓的回廊漫步,遠眺武漢長江大橋的燈火流光;江面上波光粼粼,倒映著兩岸的璀璨燈光;城市的高樓大廈燈火輝煌,沉浸式感受“天下絕景”的浪漫與千年文脈的傳承。
“夜上黃鶴樓” 深度融合現代科技光影與舞臺光影技法,以“光影+演藝”為模式,用投影、激光、AR 等打造《仙鶴緣起》《鶴舞千秋》等沉浸場景,實現靜態到深度體驗的轉變,娓娓道來黃鶴樓的千年變遷與歷史故事,讓厚重的長江文化突破時空束縛,在沉浸式體驗中“活”起來、“潮”起來。

《夜上黃鶴樓》沉浸式演出吸引大量游客觀賞、游玩,并上榜湖北十大夜游目的地榜單。以光影技術再現詩詞意境,讓游客與李白共望一江春水,千年名樓在智慧文旅的賦能下煥發出別樣魅力。
“白天在省博讀歷史,夜晚在黃鶴樓品意境,荊楚文脈的傳承與煥新,在這一天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采風團團員們一邊感慨一邊紛紛舉機,定格千年樓閣與璀璨流光同框,更讓“古”與“今”的深情對話,永遠留存在這份視聽采風的記錄里。
攀“高”向新 世界光谷
科創高地拔節生長
激光,被譽為“最準的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9月14日,“視聽長江”網絡視聽創作采風行走進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沉浸式體驗激光的前沿應用,感受智能制造的行云流水,探尋一束激光的無限可能。

多年來,華工激光不斷拓寬激光與“智造”的邊界,打通行業壁壘,讓激光技術和“智造”解決方案成為驅動人類生產、賦能社會服務的先進工具和理念。
在華工激光的激光科技館內,從激光技術誕生百年時間軸,到華工激光自主研發的核心器件實物展示,四大展區串起激光技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光無界”展區里,一個個激光技術在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的應用案例讓人心頭振奮。兩尺寬的金屬片上,也能切割出一座微型黃鶴樓。“視聽長江”網絡視聽創作采風行一行看到了眾多激光應用成果,小到微米級的藝術品,大到激光焊接白車身,每一件都彰顯著“中國智造”的硬核實力。
從“全球買”到“賣全球”,華工激光實現了從對海外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全球領先”。據介紹,華工科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針對國家重點攻關領域加強技術研發,創造了70多項“中國第一”,在半導體、汽車制造、新能源、船舶橋梁等行業推出系列解決方案,以自主研發打造中國激光裝備硬實力。

網絡大V@芝麻坨坨 說:“華工激光不僅有精準的激光切割,還有3D打印技術,特別是激光技術運用到了醫療通信這些領域,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光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我也將在接下來的采風行活動中,通過我的視頻把湖北的文化、風光和科創成果展示給大家。”

隨后,“視聽長江”網絡視聽創作采風行走進湖北光谷東智具身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采風行一行看到剛剛在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奪得群體舞蹈表演賽金牌的人形機器人“光子”。據介紹,“光子”機器人身高1.7米,會打太極拳、跳舞,其靈活度、體態控制等技術指標在國內領先,此外“光子”還應用了大模型,具備與人進行語音交互的能力。

手沖咖啡、整理貨物、熨燙衣服……人形機器人展示了“十八般武藝”。創作采風行成員現場體驗機器人交互功能,靈活的智能機器人能清晰回應指令、規避障礙,讓人直觀看到具身智能技術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生活。

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專題部副主任李國洪表示非常震撼、令人振奮,他說:“看到科技創新的大潮在武漢澎湃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給我們帶來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無比強大。希望本次‘視聽長江’網絡傳播周能夠挖掘更多創新的案例和故事,推動長江沿線城市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向著更高的水平發展。”

“視聽長江”既是一場科技前沿的探索之旅,也是一次荊楚文脈的尋根之旅。從博物館中的千年文物到實驗室里的技術突破,從“夜上黃鶴樓”的古今風華到人形機器人的“十八般武藝”,采訪團不僅深刻領悟到荊楚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當代活力,更見證了湖北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
在“古”與“今”的交融中、“文化”與“科技”的碰撞中,武漢展現獨有的底蘊與活力——它植根于長江的文化遺存,有江河的開闊氣質,更是激活發展動能的“紐帶”。“視聽長江”網絡視聽創作采風團,將以鏡頭為筆,用影像書寫,讓武漢的城市故事、讓長江之畔的精彩篇章跨越地域與時空,被更多人聽見、看見、記住。
(長江云記者 胡傲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