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過去的8月,襄陽市人民公園里的棕櫚樹林“火了”! 高聳的樹木在陽光下投出斑駁的光影,映襯著湛藍的天空與潔白的云朵,仿佛把熱帶海岸搬進了城市中心。前來打卡拍照的外地青年游客王文直呼,“我說這是在海邊都有人信”! 一座佇立于城市繁華之地的老舊公園,卻將自然生態與人文服務相結合,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城市綠化升級,在歲月流轉中煥發新顏。
這正是襄陽整體綠化改造的成功典范!從老舊園區到網紅打卡地,從綜合性公園到社區綠地,從歷史遺址公園到街角口袋花園,襄陽正以"推陳出新、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生動實踐,讓詩意棲居的理想照進現實。

[城市園林迭代煥新生]
對襄陽人來說,始建于1952年的襄陽市人民公園,見證了城市的變遷,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它不只是一處休閑場所,更是襄陽人一段溫暖的記憶!在此休閑的市民小江興奮地說,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這喂鴿子,現在不僅鴿子還在,還有這么漂亮的棕櫚林,真是太好看了!”

為維持景觀,管理方持續精細化養護:不僅定期清理棕櫚樹枯枝落葉、更換草坪,還將修剪、澆水作業錯峰安排在清早和傍晚,保障游客白天打卡體驗。目前,這片“城市熱帶秘境”正以自然生態與人文服務結合的姿態,迎接各方訪客。“國慶中秋前夕,還會對公園進行整體布置,種植三色堇等植物,進一步提升園區美感!”襄陽市住新局人民公園管理處副主任沈鷗介紹說。

事實上,人民公園的蛻變,只是襄陽城市綠化升級的一個縮影。今年5月份開園的高新區桃園公園,把“公園城市”的理念落到了家門口。據了解,桃園公園作為26處社區公園的新成員,選址居民區核心地帶,以“桃園新園,共享樂園”為主題,以"全齡友好"為設計理念,不僅配備智能健身器材、兒童游樂天地,更特別打造了環形林蔭步道和戲曲廣場,讓周邊5個社區的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自然與人文的雙重饋贈。正在晨練的張阿姨說:"以前送完孫子只能在小區轉圈,現在公園就在樓下,連小孫女都嚷著要早起來玩滑梯。"
桃園公園的建成開放也讓襄陽這座千年古城再次以"公園城市"的姿態向市民遞上一份生態答卷。

[口袋公園沁潤百姓生活]
襄陽的綠,不僅在大地塊的公園里生長,也在街角的“縫隙”中綻放。西門橋口袋公園等14處省級"最美口袋公園",巧妙利用高架橋下、街角空地等"邊角料"空間,用花境小品、休憩座椅和藝術裝置編織出獨具韻味的城市微景觀,讓匆匆而過的行人也能隨時邂逅片刻閑適。“漫步襄陽城區,類似這樣的公園廣場就有338處,如翡翠項鏈般環繞全城,讓市民隨時隨地邂逅一份愜意與浪漫。
目前,襄陽全市有著85.16%的公園綠化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意味著絕大多數市民步行5-8分鐘即可抵達綠色空間。

[歷史文脈滋養現代園林]
襄陽的公園建設不僅是生態工程,更是文化傳承的創新實踐,在長門遺址公園,三國古城墻與現代景觀相映成趣;在水淹七軍公園,文化墻浮雕講述著關羽擒于禁、斬龐德的傳奇。

這種古今交融的理念在習家池得到完美詮釋。這座擁有1900年歷史的"中國郊野園林鼻祖",通過生態修復重現"亭臺倒影碧波中"的古典意境,與月亮灣公園共同入選"湖北省最美城市公園",見證著傳統園林智慧與現代生態理念的隔空對話。襄陽的公園不僅是綠色的空間,更是文化的殿堂,讓市民在健身休憩時觸摸城市記憶。
[數字背后的民生溫度]
8393萬平方米綠地、人均14.15平方米公園面積、市民們可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這些數字的背后,是觸手可及的民生福祉。清晨的魚梁洲中央生態公園,跑步愛好者沿著12公里環湖綠道追逐晨曦;午后的龐公江灘公園,退休職工在親水平臺垂釣閑談;夜幕下的襄水源公園,親子家庭在星空草坪辨認星座......家住閘口的楊先生說:“每天帶著孩子在這可以打籃球,羽毛球,還有很多運動器材,特別方便。”

據統計,2024年襄陽市全市新增12個口袋公園,其中襄城區護城河南口袋公園、宜城市光彩游園、棗陽市沿河西路橋頭游園共3個口袋公園獲評2024年“湖北省最美口袋公園”榮譽。2024年累計新增綠地面積223.07公頃。而隨著人民公園的提檔、桃園公園的加入,襄陽"公園+"模式也持續升級:+運動健身、+文化體驗、+社區服務、+生態教育,這些公園不僅成為展示襄陽園林綠化建設成果的窗口,更成了多功能城市客廳,發揮著改善居民生活、促進生態建設等示范作用。

從護城河畔到漢江之濱,從三國遺址到現代社區,襄陽正以綠為筆,書寫新時代的生態詩篇。在這里,公園不僅是風景,更是生活——是李大爺二胡聲里流淌的《漢江韻》,是年輕父母相機里定格的親子時光,是每一位襄陽人心中最柔軟的幸福角落。
襄陽,正用綠色,把幸福繪進每一個日常!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