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鄭力強
通訊員 王翔 王子明 徐瑞申
9月20日,黃岡與鄂州之間的長江江面上,一節長28.4米、重830噸的鋼梁由900噸纜載吊機緩緩提升至設計位置,標志著燕磯長江大橋主跨首節鋼梁吊裝圓滿完成。至此,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大橋局等單位施工的我國首座大跨度四主纜懸索橋,正式邁入鋼梁架設核心階段,為后續主橋合龍奠定堅實基礎。

燕磯長江大橋因跨越長江干流、臨近鄂州花湖機場,受航空限高、航道通航需求、生態紅線及橋位地質條件等多重約束,創新采用“四根主纜、一跨過江”設計,主跨達1860米,上層為高速公路、下層為城市快速路,全橋鋼梁共計69個節段,是鄂東“空鐵陸”聯運立體交通體系的關鍵過江通道。

與普通懸索橋吊索不同,該橋鋼梁架設需同步精準連接內外四根主纜的6組吊索,因內外主纜垂度存在差異,纜載吊機僅能置于內側2根主纜之上,導致內纜需承擔吊機與鋼梁的雙重重量,此次首節吊裝中內外纜最大高差達2米。若按常規方案直接提升,將出現“內纜吊索可裝、外纜吊索難接”的困境,“荷載如何精準轉移?內外纜平衡臨界點在哪?內纜上的纜載吊機如何定位?這些都是行業未遇的難題,沒有成熟經驗可借鑒。”中鐵大橋局燕磯長江大橋項目副總工程師張昭賢坦言,團隊只能“迎難而上,突破技術空白”。

為攻克不同垂度四主纜懸索橋的結構體系難題,湖北交投集團牽頭聯合中鐵大橋局等參建單位,前期開展數百次數據論證與可行性實驗,反復優化施工方案,最終精準確認各安裝點位,創新采用“外纜安裝液壓提升裝置+鋼梁底部吊點連接”的施工方法實現“力的轉換”,并搭建實時測算系統,通過動態監測鋼梁各位置受力變化,隨時調整校正,確保內外纜受力始終平衡,成功破解架設難題。
據了解,燕磯長江大橋鋼梁架設預計今年年底完成。作為鄂州國際物流核心樞紐的重要配套工程,大橋建成后將實現黃岡至鄂州花湖機場15分鐘直達,不僅能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網與過江通道布局,更能串接“公鐵水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支撐臨空經濟區快速發展,加速“武鄂黃黃”都市圈一體化進。
(通訊員供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