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9月19日傍晚,戶外品牌始祖鳥聯手藝術家蔡國強在喜馬拉雅山脈舉辦了煙花表演《升龍》,掀起巨大爭議。
盡管主辦方聲稱使用了可降解環保材料,并采取了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確保不留生態隱患”,但公眾并不買賬,輿論批評激烈。

21日凌晨2時許,“云端珠峰”發布情況通報稱:日喀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事,已成立調查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核查,后續將根據核查結果依法依規處理。隨后,始祖鳥品牌和蔡國強工作室先后就此事致歉。(據9月21日極目新聞)



這場荒唐的“炸山秀”在海拔超過45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舉行,彩色煙花沿著山脊依次綻放時,大家看到的主辦方所謂的“向上之美”,是對大自然的無知和傲慢。
盡管主辦方努力以“合規”“環保”為這場煙花秀辯護,稱所使用的均為生物可降解材料,污染物排放符合標準,燃放前引導了動物離開,燃放后立即清理殘留物,還會對草甸和農田進行翻土與植被修復等等,但對于青藏高原這樣脆弱的生態環境來說,每一片草甸,每一縷空氣,每一處動物足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容不得任何輕率地介入和破壞。
敬畏自然,不打擾才是最好的守護,這本應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一個常年標榜“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頂級戶外品牌,怎會如此無知和愚蠢?明知高原生態脆弱、恢復極難,一場商業營銷活動,又有什么必要非要在神圣寧靜的喜馬拉雅山脈“開炸”?一連串的問號背后,公眾最核心、最迫切的質疑是:這樣荒唐的煙花秀究竟如何通過審批,一路綠燈,堂而皇之地驚嚇世人?
此前,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江孜縣分局的回應,可以說是令人愕然。一名負責人稱,此次活動在生態環境局備案過,手續也合規,因為煙花使用的是環保材料,所以連環評都不用做,鄉、村、縣三級政府同意即可,目前來看,當地生態暫未受到破壞。這一說法不但難以服眾,存在諸多法律問題,也暴露出審批機制中可能存在的嚴重漏洞,進一步引發公眾的憂慮。
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凡可能影響環境與生態的項目,都應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評價結果是項目能否實施的核心依據。所謂的“使用環保材料”“選址不屬于生態保護區”不應成為豁免環評的理由。生態系統是環環相扣的和諧整體,若某一環節被破壞,就可能失去生態平衡,導致連鎖反應。而且,環境是否被破壞不能只看當下,煙花燃放產生的高溫、噪聲等影響,需要長期評估。
青藏高原屬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在該區域開展可能影響生態的活動,更應嚴格審批、審慎論證,而非隨意降低審批標準。縣級生態環境部門作為主管單位,放棄 “環評” 這一核心監管手段,對于這種影響極壞,風險很高的活動簡單放行,如此“重形式合規、輕實質影響”的審批邏輯,本質上是將生態保護讓位于商業利益訴求和所謂的“藝術創作”,反映出部分基層部門對生態保護的敬畏之心不足,監管防線過于松垮。
這讓人不得不擔心,如果這類項目都能以“提前報備”“手續齊全”為由順利過關,是否意味著,資本只要打著“環保”和“藝術”的旗號,就可以對大自然為所欲為?今天可以在喜馬拉雅放煙花,明天是不是就能在三江源搞賽艇,在可可西里開秀場?這種不良的示范效應,將給生態安全帶來巨大威脅。公眾的憤怒,正是源于對“生態底線被隨意突破”的擔憂。金錢不能成為踐踏生態保護原則的“通行證”,名氣更不能成為美化破壞行為的遮羞布。
如今,日喀則市成立的調查組已趕赴現場核查,公眾期待的不僅是“是否造成實際污染”的結論,更希望查清這場荒唐“炸山秀”的審批全流程:其一,每個環節是誰拍板?審批時是否考慮過高原生態的特殊性?其二,所謂的“科學評估”由哪個機構開展,依據是什么?究竟是科學研判還是流于形式?其三,為何會繞過環境影響評價這一法定程序?相關部門在審批過程中是否盡到了法定職責?背后是否存在不負責任的商業合作和輕率的決策行為?
這些問題的答案,直接關系到公眾對生態保護監管體系的信任,亟須查明,必須說清。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調查問責,為所有涉及生態脆弱區的活動敲響警鐘:生態保護不是口號,而是底線,容不得半點僥幸和妥協!唯有堵住審批漏洞,強化對生態脆弱區的特殊保護,才能避免類似的鬧劇重演,真正守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屏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