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員們參觀大棚藍莓基地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張萬軍 通訊員 胡劍芳 李婷婷 李衛東
雞糞秸稈變肥料、養殖尾水零排放、藍莓畝產值達十萬元、農林廢料成燃料……9月16日,全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與綠色轉型培訓班在湖北咸寧市咸安區開班,100余名學員深入當地四大示范基地,實地解碼農業綠色發展的“咸安實踐”。
畜禽糞污資源化
賀勝橋鎮萬秀村的穗岐農業科技公司,展示了農業廢棄物的“變身魔法”。在智能化生產車間,雞糞與粉碎后的秸稈經高溫好氧發酵后,轉化為褐色顆粒狀有機肥。“我們年處理10萬噸雞糞、5萬噸秸稈,年產10萬噸有機肥,氮磷鉀含量達到國標二級以上。”公司總經理李方斌介紹,通過與華中農大、湖北省農科院合作研發,構建了“研發—生產—檢測”技術閉環,形成“農業廢棄物—高值肥料—生態種植”全產業鏈?,F場學員對發酵設備和成品肥料駐足拍照,河北農業技術員趙亮表示:“這種‘變廢為寶’模式解決了我們養殖場糞污處理的大難題。”
養殖尾水治理循環化
向陽湖鎮鑫水河養殖場是咸寧首家規?;|魚生態養殖示范基地,現場“三池兩壩”尾水處理系統讓學員直觀感受了生態養殖的魅力。500畝養殖水面年產鱸魚等160萬斤,其尾水經沉淀池、曝氣池、凈化池及兩道過濾壩處理,污染物去除率超85%,回用率達90%?!拔覀儎撔聵嫿恕菜恋沓亍鷳B溝渠—稻田’四級循環鏈,通過稻田吸附凈化,土壤有機質提升15%,實現‘以水養田、以田凈水’?!别B殖場負責人指著曝氣池水面上棲息的白鷺說。這套模式不僅使養殖廢水零直排,還帶動周邊200畝稻田增產10%,年產值達3000萬元。
精準種植科技賦能化
在向陽湖鎮祝垴村,國橋農業300畝大棚藍莓示范基地顛覆了傳統種植認知?!巴ㄟ^電腦控制滴灌系統,每天6次精準澆水施肥,結合測土配方和有機肥替代,畝產量預計達2000斤?!惫究偨浝黻悋鴳c介紹,基地采用加厚地膜保墑、太陽能殺蟲燈和天敵昆蟲控害等措施,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60%?!敖衲?1月開花,明年2月上市,按有機果每斤50元計算,畝產值可達10萬元?!睂W員們對智能化大棚內的溫濕度傳感器和水肥一體機興趣濃厚,感嘆道:“精準農業讓‘畝均效益’實現質的飛躍?!?/p>
農林廢料能源化
汀泗橋鎮青源生物科技公司,則給出了秸稈處理的“高價值方案”。車間內,粉碎機將秸稈、樹枝粉碎后,經烘干、壓縮制成直徑6厘米的圓柱形燃料棒。“這些燃料熱值達4200大卡,相當于0.8噸標煤,年處理10萬噸農林廢料,產5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替代燃煤減少碳排放3萬噸?!惫矩撠熑撕笥陆榻B,通過與華中科大煤燃燒重點實驗室合作,產品已進入湖北、湖南的工業鍋爐市場,年產值5000萬元。
咸安系統治理經驗化
咸安區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當地累計投入6977萬元,建成14處尾水處理示范點,覆蓋池塘1.695萬畝;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100%,資源化利用率90.1%;2024年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90.6%,綠色防控覆蓋率57.1%。“我們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全鏈條治理,形成可復制的技術模式?!眳^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說。
此次觀摩讓學員們收獲頗豐。學員代表感言:咸安的實踐證明,農業綠色轉型不是簡單的污染治理,而是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咸安經驗”不僅拓寬了工作思路,也為今后各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參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