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供圖

菜農們搭乘26路便民蔬菜專車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黃永進 實習生曹亞丹 李秉坤 通訊員廖瑜 張萌 肖玲瑜)凌晨4時的武漢市蔡甸區,天還是灰蒙蒙的,成功大道公交停車場里,26路“便民蔬菜專車”的車燈已率先亮起。4時30分,車輛準時緩緩駛出,朝著蔡甸大街地鐵新廟村站的方向前行。在那里,有一群等待趕早集的菜農。
8分鐘后,車輛穩穩停在站臺。車門剛打開,3名菜農便扛著沉甸甸的蔬菜簍子走上前。“來,我幫您扛!”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李奇、肖鵬立刻迎了上去,一人接過一簍二十多斤的青菜,一人扶住另一位大爺肩頭的豆角簍,順勢將蔬菜穩穩搬上車廂。
凌晨4時20分,70歲的黃明方和老伴挑著半人高的五十多斤豆角,準備前往漢陽王家灣附近的菜場售賣,到達公交站臺,老兩口放下擔子喘了口氣。“以前靠頭班地鐵趕早市,去晚了好攤位早沒了,挑著菜擠地鐵更是費勁。”黃明方拍了拍衣角的泥土,眼里滿是欣慰,“后來從街坊鄰居那里聽說開通了26路便民蔬菜專車,這幾個月來,出門賣菜方便了很多。”
車廂里,十多名菜農大多是70歲左右的老人,身邊的蔬菜簍子堆得整整齊齊,最輕的二十斤,最重的五十多斤。家住蔡甸新農68歲的田爺爺正靠著座椅歇腳,“我賣了8年菜,現在年紀大了,搬菜體力跟不上了。”他望著來回幫忙整理蔬菜的志愿者,忍不住稱贊,“現在有這些志愿者幫我搬菜,真是太好了,感謝公交好政策。”
“國慶和中秋雙節快到了,菜農趕早集更急。”志愿者一邊幫忙固定菜簍,一邊解釋,車隊特意安排他們隨車協助,就是怕老人們體力不支耽誤時間。“菜農爭分奪秒進市區賣菜,就是為了趕上早集,要是去晚了,這一天的辛苦可能就白費了。”車隊黨支部書記艾軼介紹,“今年1月,便民蔬菜專車剛開通時只有7名菜農乘坐,現在基本上每天爆滿。”
26路公交車單邊營運里程達30公里,票價2元,早高峰常常人滿為患。菜農們說,以前扛著蔬菜擠上車,很容易和上班乘客起爭執,有時還擠不上車,只能眼睜睜錯過早市。如今,這趟凌晨的“蔬菜專車”和站臺邊的“紅馬甲”,成了他們最踏實的依靠。
清晨,車輛抵達市區菜場站。志愿者又忙著幫菜農把蔬菜搬下車,看著老人們挑著菜走進熱鬧的早市,志愿者擦了擦額頭的汗,笑著說:“能讓他們少些辛苦,這早班就沒白值。”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