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狄鑫
通訊員 姚一琳 彭璋
“你牛!青春就應該有青春的樣子!”“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歡迎來到美麗的大武漢,此后四年它必不辜負你不遠千里的執著!”在武漢工程大學光電信息與能源工程學院數理學院2025級新生費騰的視頻號評論區,200多條評論都在為這位沈陽小伙鼓掌——8月23日他從沈陽家門口出發,一路騎行至武漢工程大學報到,20天1850公里跨越了半個中國。

“我終于看到黃鶴樓了!”9月11日下午,費騰騎行至武漢長江大橋,不遠處的黃鶴樓映入眼簾。沐浴著夕陽余暉,他最終抵達終點站——武漢工程大學。此次騎行貫穿東北、華北平原,穿過山海關,跨越黃河、長江,翻越大別山,沿途自然與人文景觀十分豐富。

費騰告訴記者:“這次騎行不僅考驗體能,更像一次深度的地理文化之旅。” 一路上,他從遼寧鞍山、盤錦等地出發,經河北山海關、秦皇島,過山東聊城、菏澤,穿河南開封、許昌等城市,再到湖北隨州、孝感,全程走過6個省市的20多個地方。

在遼河平原,費騰看到了“風吹草低見牛羊”;在葫蘆島,海風的吹拂讓他徹底放松下來;在山海關,他感受到“天下第一關”的壯闊;在隨州,他第一次看到南方大片的水稻。然而這一路也不都是怡人的風景。在出發不到50公里的路上他的車胎就爆了,在滄州的鄉野道上他遇到了大面積積水,在秦皇島昌黎縣淋雨騎行后低燒了一晚,這些困難都被他克服下來。
這一路,他每天早上8點出發,日落前騎行到落腳的酒店或民宿,歷經國道、省道、縣道,平均每天120公里勻速前行。20天的騎行中,費騰也遇到很多幫助他的人,“不然這一路也很難堅持下來。”在盤錦的省道,便利店的店主大叔送他幾瓶水,叮囑他要注意安全;在葫蘆島的郊區,他繞進了一個不知名的鄉村小道,一位騎電動車的好心大姐給他帶路幫他回到了國道上。


“這是我高考前許下的愿望,沒想到真的實現了。”在高三備考的緊張日子里,費騰一想到騎行上大學的計劃,他就充滿了動力。最終他以590分的高考成績被武漢工程大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錄取。8月23日,在做好規劃路線、食物補給、備好輪胎及修車工具之后,在父母的目送下,費騰背上了背包從沈陽的家門口出發。在這之前,他只有一次長途騎行的經驗。高二的時候,他從沈陽騎行到大連,花了兩天時間,這期間,費騰的父親開車全程跟隨。這次之后,父母對他長途騎行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費騰是初三那年開始接觸自行車騎行的,“那時候,我騎著車在沈陽的渾河綠道轉悠,感覺到無比自由。”自此,他開始認真研究自行車騎行這項運動,在網上搜集專業騎行運動員的視頻進行模仿訓練,在線下和路上遇見的騎友交流騎行方法和技術,并學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修車技能。很快他的天賦也在自行車騎行上得到了展現,幾年下來,他在學習之余參加了自行車賽,累計拿到了十幾枚獎牌。

在來武漢工程大學報到的第二天,費騰就前往恩施參加了2025中國公路自行車公開賽(湖北恩施站),并拿到了男子公路大學生組個人賽的全國第22名的好成績,刷新了他的參賽歷史。“騎行不僅改變了我的體質,也改變了我的人生。”在愛上騎行之前,費騰是同學眼中的“小胖子”,13歲的時候體重有130多斤。規律且高強度的騎行訓練,他逐漸實現了減脂增肌和體能躍升的系統性身體重塑。他也曾一度沉迷游戲,踏上騎行之路后,他找到了比游戲更有成就感的快樂來源。

c

“你太專注于未來,卻從沒有意識到,今天正是你多年前祈求的模樣。”9月19日,費騰將自己這20天的騎行歷程剪成視頻發布在自己的視頻號上,并打出了這樣一段話,收獲了600多個點贊。他告訴記者,在騎行的路上,他進入了一種完全沉浸和高度專注的心流狀態,“正如人生,騎行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順其自然并堅定地走下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