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來自加納。過去兩年時間,我一直在中國攻讀研究生。這期間,我走過了中國很多地方,最驚訝的莫過于如此高速發展的國家同時還能擁有這樣秀麗純凈的山川河流。
今年1月,我跟隨老師同學們一起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考察調研。在柳州市融安縣,融江穿城而過,清澈的江水和兩岸優美的自然環境深深吸引著我。了解后我得知,通過開展河道整治、生態治理等工作,融江融安縣城段地表水水質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森林覆蓋率達到79.86%。在與當地民眾交流時,他們流露出的幸福感與滿足感令人羨慕不已。
近年來,中國各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一理念與聯合國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許多創新做法值得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鑒。例如,在調研過程中,我非常感興趣的是當地推行的“河長制”——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落實對水質和環境保護的問責制。非洲的河流治理問題也十分復雜,我希望這一制度能引入非洲。再如,中國率先開發的低成本太陽能濾水設備,也有助于改善非洲干旱地區的用水條件;中國通過大規模植樹造林等方式防止環境退化、保護生物多樣性,也為非洲乃至全球生態保護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當前,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威脅著人類文明發展和經濟繁榮的根基。數據顯示,全球約有20億人無法獲得安全、干凈的飲用水,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面臨著供水不足的情況。這些全球性挑戰對非洲的影響最為深遠——非洲很大一部分人口都依靠農業和自然資源謀生。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的“兩山”理念為非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它也證明了發展中國家通過有效的環境治理,不僅能夠實現生態保護,還能夠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使數億人擺脫貧困,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現在,生態旅游在中國日漸流行,2024年中國生態旅游游客量達27.61億人次,為經濟增長貢獻數百億美元,相關就業崗位也不斷增長。
當然,每個國家、地區的現實情況都有所不同,非洲國家也必須認識到在發展模式和治理能力等方面與中國存在差異,中國為長江流域量身定制的治理方案不可能直接復制到解決薩赫勒地區的荒漠化或非洲之角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上。我看到,在國家政策制度和法律保障下,中國各地踐行“兩山”理念也都有不同的路徑,“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選擇。
站在融江岸邊,我不僅看到了中國的成功故事,也看到了全球環境治理的更多可能性。這是一道長期繁榮還是短期利益的選擇題,答案也顯而易見。無論哪個國家,綠水青山都應該是我們最寶貴的財產,值得我們全力守護。中國的經驗不僅為非洲國家打開了思路,也為全世界提供有益參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30日 18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