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夢石 譙玲玲

拿到體檢報告,看到肺結節三個字,很多人的心都會“咯噔”一下,不由自主地與肺癌聯系起來。肺結節真的等于肺癌嗎?它離癌變有多遠?近日,武漢市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羅東進行了講解。
羅東介紹,認識肺結節,大小、密度、形態是關鍵。直徑大于3厘米,稱為肺腫塊,需及時就醫明確診斷;直徑小于3厘米(約乒乓球大小),稱為肺結節;直徑在0.5厘米到1厘米(約紅豆大小),稱為小結節;直徑小于5毫米(約芝麻大小),稱為微小結節。專家表示,并非結節越大風險越高,但直徑大于3厘米的腫塊,需高度重視;直徑小于1厘米的小結節,通常需遵醫囑定期復查。
從密度來看,密度分三類:實性結節,在CT上呈完全不透明的白點,多數是良性,但若為惡性則發展可能較快,需定期復查;純磨玻璃結節,在CT上像蒙了一層磨砂玻璃,邊界欠清,多數生長緩慢,尤其是直徑小于1厘米時,可能多年不變,風險相對較低,需要關注它是否緩慢增大或出現實性成分;亞實性結節,既有磨玻璃成分又有實性白點,惡性可能性相對較高,特別是實性成分占比大的結節,需高度警惕。
從形態上看,邊界光滑、形態規則的結節,惡性風險通常較低。邊界毛糙、有分葉、毛刺、空泡征等的結節,需更加警惕。
誰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專家表示,符合以下條件,特別是40歲以上且合并至少1條者,建議定期進行肺癌篩查:
1.年齡:40-80歲。
2.吸煙史:吸煙或被動吸煙≥20包年(包年=每天吸煙包數 × 吸煙年數)。
3.環境暴露:高危職業,如長期接觸石棉、氡氣、煤煙、氯乙烯、焦油、粉塵等。
4.家族/個人史:有一級親屬(父母、子女、親兄弟姐妹)肺癌家族史,或有其他惡性腫瘤病史。
5.女性要特別注意:肥胖、壓力大、晚婚晚育、不育等導致的雌激素紊亂,尤其是絕經期的雌激素水平波動,都可能增加風險。長期暴露于環境煙霧中,尤其是經常做飯的女性需額外注意。
肺癌擅長“偽裝”
早篩=生機
肺本身感覺遲鈍(無痛覺、觸覺),肺癌早期極具隱匿性,甚至部分類型早期就可能轉移,出現頭暈、骨痛、肝區不適等非肺部癥狀。因此,肺癌被稱為“迷惑人的癌癥”。
但是面對肺癌,我們并不是束手無策的。通過防癌體檢和肺癌篩查,一期肺癌經過早期干預后,5年生存率能達到95%以上。
在《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版》推薦,年齡≥40歲,具有任何一項高危因素者建議進行胸部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結節。
低劑量CT的出現,就像為體檢裝上了“安全鎖”。它的輻射量降低90%,可發現小至2-3毫米的肺結節,敏感度是X射線的6倍。
談“結節”色變?別慌!
專家有妙招
平常心,莫恐慌:95%以上的體檢肺結節是良性的,無需過度焦慮。
看報告,抓重點:拿到體檢報告后,不必過度解讀具體描述,重點看“體檢結論”和“健康建議”。
遵醫囑,勤隨訪:復查時間因人而異,務必聽從醫生安排。醫生會根據結節大小、密度、形態及個人風險因素制定個性化隨訪方案。
不盲目,慎手術:發現結節不等于需要手術切除,貿然手術有麻醉、并發癥風險,還會損失部分肺功能。大多數良性結節無需處理,惡性結節需等其“露出更多馬腳”時再處理也不遲。早期肺癌(直徑小于2厘米)的手術治愈率較高,醫生會在充分評估風險收益后給出治療建議。
確診肺癌后怎么辦?
微創高效手段多
單孔胸腔鏡下肺楔形切除術:僅在胸壁開一個幾厘米的小切口,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采用先進的麻醉技術,避免插管損傷,減少并發癥,尤其適合心肺功能欠佳者。
微波消融術:適合不能耐受手術者。在CT引導下將消融針精準穿刺到結節處,“燙死”癌細胞,創傷極小,對肺功能影響小,可重復進行。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或激活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療效好、副作用相對可控,為肺癌治療帶來新希望。
面對肺結節,關鍵要做到科學認知、平常心態、重視篩查、遵循醫囑。早期發現并干預,肺癌并不可怕。記住:“肺”常健康,從解開“心結”開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