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阿里地區兒童福利院的新公寓里,藏族愛心媽媽益西康卓有一個溫暖的習慣:每晚總要起身兩三次,輕輕為踢被子的孩子們重新蓋好被褥。這一床床普通的被褥,蓋住的是來自不同鄉鎮的孩子,溫暖的,卻是他們共同擁有的家。

2022年阿里地區啟動的“家庭式”養育模式改革,徹底改變了60名孤兒的生活軌跡。95.389萬元的投入,將愛心公寓樓改造成了一個個真正的家:每戶配有客廳、廚房、書房和兒童房,還有了“恩惠屋”“幸福屋”這樣充滿溫情的名字。

“以前孩子們從學?;貋恚皇菑囊凰鶎W校到了另一所學校?!备@汗ぷ魅藛T感慨道。如今,愛心媽媽與12名左右的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根據孩子的性格、年齡和習慣進行科學分組。目前機構收養的84名兒童,年齡各不相同,卻在同一個屋檐下學會了彼此照顧、彼此溫暖。

31歲的益西康卓分管著12個孩子,其中4個已經上大學,分別就讀于懷化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白畲蟮某删透校褪腔丶視r聽到他們喊‘媽媽,我們回來了’?!彼f,這種親情,是以前集體生活中難以實現的。


在毗鄰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84歲的次旦老人總是端正地佩戴著黨徽。這位曾經為農奴主放牛的老人家,如今常常向其他老人講述新時代的變化。“是中國共產黨讓我們這些曾經的農奴,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边@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親歷西藏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如今衣食無憂的晚年充滿感恩:“我想一直跟著黨走下去,只要我還能夠動?!贝蔚├先说墓适拢蔀槊褡鍒F結最生動的教材,也讓年輕一代護理人員更加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在這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民族團結不僅存在于受助者之間,更深深體現在每一位服務者身上。
水電工朱小林,2016年從四川綿陽來到集中供養服務中心,如今已能用流利的藏語交流。這個樸實的漢族漢子不僅負責維修,閑暇時還陪老人跳鍋莊、打麻將?!肮澕偃账偸侵鲃又蛋?,”同事們說,“他早已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家人。”

藏族護理員嘎增,五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老人起居;而來自拉薩的副院長平措卓瑪,是一位“阿里二代”——她的父母曾在阿里工作近20年?!皫屠先顺湓捹M、聯絡親屬,這些小事讓我感到雖然普通,卻很有價值。”

近年來,阿里地區將“雙集中”——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和兒童福利院工作納入重點民生實事,形成了多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中心不僅配備了20個功能區域,還保留了酥油茶、糌粑等傳統飲食,定期組織跳鍋莊等活動。

“我們要讓老人們在熟悉的文化環境中生活,同時享受現代化服務?!敝行呢撠熑吮硎尽D壳?,中心已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等多項榮譽,成為阿里民生保障的一張亮麗名片。更通過聯創聯建匯聚社會力量:醫療機構開設綠色通道,志愿者定期服務,駐軍部隊結成共建單位。這種全社會參與的模式,讓民族團結在制度保障下生根發芽。

在每周五的例會和各種節慶活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日常。重陽節集體祝壽、兒童節過生日,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分享快樂,親情在陪伴中悄然生長。

“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超越血緣的親情?!币晃焕先藰銓嵉脑捳Z,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從次旦老人珍視的黨徽,到朱小林為中心修理水電的身影;從愛心媽媽益西康卓檢查孩子們就寢的溫柔,到護理員嘎增扶起行動不便的老人時的耐心——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在這些細微之處悄然生長。阿里高原上的這個特殊大家庭,正用最日常的方式詮釋著民族團結的深刻內涵——不同民族兄弟姐妹的相互扶持與守望相助,才是這個家園最溫暖的所在。
(部分圖片由福利院提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